媒体报导 | Harris Fraser
媒体报导
2021年09月01日
Sun Channel:中环财经连线2021年9月1日

很高兴我们的首席投资策略师 陈俊业(Cyrus) 受邀请出席直播节目《Sun Channel 中环财经在线》,分享投资市场观点!

近日恒指屡见反弹,港股是否可以捞底?科指是否见曙光?除了新能源板块,又有哪些板块值得入市?联储局于8月底发出「收水」讯号,9月我们应该如何部署环球和港股市场?立即重温今天Sun Channel 的直播!

00:00 即将开始
00:55 节目开始
01:32 恒指
04:49 环球股市
06:57 港股 / 恒指
09:51 国策扶持板块
11:31 电动车股 / (1211) 比亚迪股份
18:30 新能源股 / 太阳能股 / (3134) 南方太阳能 ETF
27:30 (3868) 信义能源 / (1799) 新特能源
32:47 (968) 信义光能
34:33 科网股 / (700) 腾讯控股
38:14 (3690) 美团 - W
42:07 (13) 和黄医药
44:26 航运股 / (1919) 中远海控 / (1308) 海丰国际

媒体报导
2021年09月01日
明报: 晋裕看好美股前景荐3板块医疗消费科技股ROE逾30%胜公用股

【明报专讯】内地连串收紧监管政策,以致港股走势乏力,资金轮流炒作。相对于港股,美股三大指数屡创新高,当地大型科技股受惠经济复苏持续向上。晋裕集团投资研究部首席投资策略师陈俊业接受访问时表示,看好美股前景,相信未来数年牛市格局持续不变,当中尤其看好医疗、消费及科技板块。选股准则方面,首要选择股本回报率(ROE)较高、赚钱能力较强的企业。

陈俊业表示,目前市场主要忧虑美国联储局缩减买债规模(TAPER),而他相信联储局会以循序渐进及温和的方式进行,此情况下相信市场难有大跌空间,不过若市场出现调整亦是捞货机会。对于美股前景,他预测,未来调整风险上升,但没有大跌空间,又认为长期牛市格局不变,并由企业盈利支撑。他解释,昔日美股大跌主要基于三大要素,包括有经济崩溃、估值泡沫爆破以及流动性不足。惟就现时市况,以上3项因素出现机率不大。

美股情绪过分乐观吁趁调整加注

首先,目前美国经济正在复苏,今年第二季GDP按年增长12.2%、失业率为5.4%,市场预测明年GDP按年增长2.6%,失业率会回落至3.5%水平,由此可见,经济增长持续,同时有利带动企业盈利。其次,估值方面,尽管现时美股估值高于过去5年平均值,但未形成泡沫,以标普500指数为例,目前市盈率(PE)为22倍,高于过去5年平均的18倍,尚处于合理水平。第三,流动性方面,由2020年3月量化宽松政策(QE)至今,资产负债规模为8.2万亿美元,可见市场流动性充裕。

现时美国联储局每月买债规模为1200亿美元,市场预期今年11月开始会每月减少买债100亿美元,换言之,至2022年10月将完全停止买债,过程循序渐进而且较为温和,相信不会对市场造成重大打击。惟他提醒,目前中国及新兴市场转跌,以及Delta变种病毒出现至今未有影响美股走势,反映市场情绪过分乐观,若市场出现一些消息,将会诱发市场调整。这些消息包括企业盈利及经济数据如PMI增长放缓,以及联储局提早加息。一旦出现调整,建议投资者加重注码。

选股方面,他表示会选择盈利质素较佳的股票,尤其是股本回报率(ROE)较高、赚钱能力较强的公司。他又看好其中三大板块,包括医疗、资讯科技及消费股。这3个行业的ROE均高于30%,远高于公用事业及能源股的10%水平。

亚马逊持续增长CrowdStrike收入稳

资讯科技板块方面,目前不少大型科技股股价正持续上升,主要受惠于经济环境好转。众多科技股中,他较看好亚马逊(美:AMZN),从公司去年财务报表显示,当中有五成收入来自线上购物,一成收入来自云端系统AWS,加上近日有消息指,公司将会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兴建机械人配送中心,反映公司持续将资源投放于科技层面上。「事实上,未来科技三大发展在于人工智能、机械及大数据,亚马逊在以上三个层面涉猎广泛。公司盈利增长领先行业,加上独有技术及能力、市场占有率优势等,预期有助公司持续增长。」

另一间看好的公司是云端安全解决方案平台供应商CrowdStrike(美:CRWD),该公司主要从事网络安全、防火墙及防止黑客入侵等软件。陈俊业表示,未来市民愈来愈依赖互联网,黑客入侵将会导致严重损失,因此更多公司愿意付费购买网络安全软件。有研究报告显示,至2023年,全球网络安全市场将会有2500亿美元投入。相比起其他公司,CrowdStrike的优势是专注网络安全,另外公司采取每月付费模式,可带来稳定收入。

变种病毒肆虐BioNTech续强势

医疗板块方面,则看好BioNTech(美:BNTX),虽然公司股价近期急升后回落,但未来仍看好疫苗需求。公司是其中一只最早获世卫授权、准许紧急使用疫苗的公司,加上近日消息指,公司将会在新加坡兴建亚洲总部,未来发展潜力可见一斑。除此之外,许多国家及机构亦资助公司在疫苗方面的研发,在Delta变种病毒肆虐下,相信公司发展及股价会持续强势。

消费股方面,他持续看好奢侈品消费股,尽管近日内地的「共同富裕」政策对一些国际奢侈品牌股价造成影响,但他相信在愈趋富裕的社会,富者愈富,有利奢侈品牌、金融及地产股前景。

黄清瑶明报记者

來源: 明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31日
星岛: 德国模式对投资有何含义?

我们上两期曾简单介绍了(i)何谓德国模式;(ii)中国为何要从美国模式转为德国模式。在本期,我们将谈谈有什么佐证中国在转向德国模式;及有关转向对投资的含义。

综合而言,以下是有关佐证— (i)过去九个月,国内几乎所有场合都取消了关于「服务业占比要提高」以及「刺激第三产业发展」的说法;(ii)国内社会资源向制造业倾斜,2021年至上月底,制造业融资占A 股IPO 的总规模接近四分之三,创新高;(iii)最近国内陆续出台针对服务业的政策,服务业「没监管的变有监管」、「一般监管变强监管」;(iv)国家主席习近平下令大力建设「职业院校」,「培养更多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借鉴了德国的「课堂+ 学徒」双轨教育模式,因德国只有约15%至18%青年从本科毕业,其余多数出身自职业技术学校;(v)中国力推「房住不炒」,近年分别推出限价令、指导价格、改革学区房等,这和德国房屋政策向租客倾斜,让住客有权「永续租约」,并严限加租幅度,并有「指导价」机制,由独立地产评估各区住宅价格作指导价,物业买卖价格超标20%即属违法相类似。

有关转向对投资有什么含义呢?简要而言,国内政府目标是把国家建成工业强国,为此目标,其他耗费经济资源、阻碍生产力的东西都会被一定程度打压,例如课外辅导压力降低生育率,阻碍国家增加劳动力,便遭到打压。故此,一些对工业无益而又会吸走社会资源的行业,如互联网平台、手游、医美、奢侈品消费等行业,目前均应避开。相反,如有关行业是和高端工业有关,如为高端制造平台,或掌握某些核心工业技术(如电池技术、半导体技术),则除了自身具备竞争力,亦避免了政策风险,甚至会有政策支持,该些行业相对便可看高一线了。

栏名:理财有道
作者:晋裕环球资产管理 投资组合经理 黄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8月31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30日
华富财经Quamnet: 晋裕锦囊8月投资简报 - 美股组合

变异病毒毒株出现令全球投资市场惊恐,但美联储对减码的语调温和,配合美国数据稳定,加上初步公布的今年次季美国企业业绩理想,支撑了美股仍在历史高位徘徊,标指、道指及纳指分别在7月份上升2.27%、1.25%及1.16%。而晋裕管理的美股组合则在同月按月上升4.12%,领先大市表现,主要受惠于其一只核心持仓Biontech (BNTX US) 在同期录得了强劲的升幅。

大市展望方面,市场主要关注美国联储局对「收水」步伐的取态。由于Jackson Hole全球央行年会将于今年8月26至28日举行,届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将会发表演说,内容可能就收紧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时点或程度给出更多的启示。目前市场普遍预期当局或会于9月份会议上宣布有关缩减买债规模的行动,然后在11月份正式启动。由于该局目前的月度买债规模是1200亿美元,若果以每月缩减100亿规模计算,大概在2022年10月份就会缩减至零水平,正式结束每月买债计划。

虽然美股持续新高,但由于经济基本面稳定,企业盈利表现强劲,而且大市估值未见异常情况或出现市场资金面紧张等问题,在此前题下,我们认为美股出现跌市可能性不太高。尽管如此,美股回调的风险正在上升,我们早前一直强调美股前方有两个风险,分别是过快收紧政策风险与增长放缓风险。即使认为跌市机会不大,但美股已经累积了一定升幅,加上美联储对收水的取态仍存在不定性,在市场偏向乐观的一面的情况,倘若市场出现不可预期的消息,或会触发大市调整,故此在组合的管理上仍须考虑风险控制与分散配置。

至于选股风格方面,我们延续挑选股本回报率(ROE)较高的优质企业作为核心配置,而在长期美国国债债息回落的趋势中,我们进一步偏向增长型选股,主要是更为偏好资讯科技类股份。当然早前曾挑选的高ROE优质股的表现也十分不俗,我们在5月根据「四维选股」理念新加入了医药股份BioNtech (BNTX US),在7月份上升了46.7%。

7月,我们在组合中配置了Amazon (AMZN US),我们认为Amazon具备不俗的增长潜能,是「4维选股法」中的潜能型选股,Amazon的业务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我们则在7月沽出了Marriott International (MAR US)的全数股份,此股票在7月上升了6.93%。

相信应该大多数人都会认识Amazon (亚马逊) ,这是一家线上零售商,主要提供广泛的产品,包括书籍、音乐、电脑、电子产品和众多其他产品。其中一个特点是亚马逊提供个性化的购物服务,基于网路的信用卡支付,并直接向客户发货。此外,亚马逊还经营云服务平台,并且在全球提供服务。

最近亚马逊宣布扩大在佛罗里达州的投资,将新建1个机器人配送中心和5个新的配送网站,预计将在该州创造超过2000个工作职位。事实上,科技正在加速带领人类文明与生活上的转变,而像亚马逊一类的拥有领先技术与投放更多资源发展新科技的公司,将能在可预期的未来保持盈利增长领先优势,因此,我们认为优质科技企业仍将会是我们美股组合的核心持仓,以为组合增加更大的增长动力元素。

美股模拟组合概览:

  1. 本金︰100万美元
  2. 成立日︰2020年4月1日 (标普500指数:2470.5, 道琼工业平均指数:20943.51)
  3. 投资对象︰主要投资于美国上市的股票,另不多于10%比重于环球股票或其他衍生工具
  4. 投资目标: 通过投资于具有合理风险管理的美国股票投资组合,实现长线资本增值。

華富財經Quamnet: 晉裕錦囊 8月投資簡報 - 美股組合

美股模拟组合表现(自成立):

華富財經Quamnet: 晉裕錦囊 8月投資簡報 - 美股組合

来源: 华富财经Quamnet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24日
经济通:《宏策俊见-陈俊业》央行收水下的部署策略

《宏策俊见》一年一度的杰克森霍尔 (Jackson Hole) 全球央行会议即将在今年的8月26日至28日召开,市场关注作为全球货币政策最大影响力的人物之一的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会否就「收水」方面释放更多的讯号。

市场传出美联储委员或将于3个月内就启动缩减资产购买的计划达成共识,消息令市场对当局或在9月份会议提出减码量宽的预期增强,导致股市一度受压,避险资产受追捧,资金流入金市及债市,美国10年期债息一度再次回落至1.22厘水平。似乎美国联储局在今年内启动缩减资产购买规模也是意料中的事情,那么在「收水」周期,后市将会是怎样?而早前提及的「四维选股法」仍能适用吗?

先理解「收水╱放水」的背後用意

一般来说,我们可以理解「放水」,即中央银行释放市场流动性,就是把资金注入金融市场。理论上,是对金融资产,包括股票价格有利,因为额外的资金会追逐资产价格。但「收水」是否真的必然让资产价格受压呢?这或许不一定,我们细想为何央行要进行「放水」与「收水」?这是因为央行需要利用这个工具去调节她能控制的事情,一般面对 1.) 通胀过快或经济过热, 央行倾向收紧货币政策; 2.) 相反,若面临通缩或经济萎缩危机,央行则会倾向宽银根。所以,假若今次全球央行均有向逐步退出各自的资产购买计划,那就很大机会是上述 1.) 的情况, 而在这种经济环境下,股市应能受惠强劲复苏下的盈利增长表现。

「四维选股」受惠增长期

至于选股法方面,首先我们要理解「四维选股法」的重点是从挑选出在四个不同维度的优质股,当中不乏「潜能」与「成长」型的都是具备很大盈利增长空间的公司,而正如上文所说,从历史角度参考,「收水」周期往往都是配合经济动能强劲,企业盈利增长的时期。因此,组合持有具备增长元素的优质公司,其业务发展可以从经济增长周期中得到更大动力,从而在长线支撑股价表现。

「四维选股中」,「潜能」与「成长」型均具备盈利增长倾向,是倾向增长股一类,市场或会担心增长股将会受到加息所影响。然而,从目前市场走势来看,美国10年期债息在「收水」升温下是下跌的,这当然与因不确定性提升,而避险资金流入长债有关。但事实上,近期在长息下行的同时,短息是向上的。短息一般较受利率政策影响,而短息上升是因为未来的加息预期上升,而长息下行刚好是因为市预期在逐步收水下,未来的增长速率将会有所减缓。

长息下降让增长股到估值更高

某程度上,短息升配合长息跌都是利好增长股的。因为在短息方面,短息持续上行反映了资金成本上升,一般是经济增长拉动资金需要的情况,表示经济动力很强。而在长息方面,长息下行亦能令增长股受惠,因为增长股的盈利多发生在更长的时间点,当长年期息率下降时增长股未来所折算回来的累计价值便会便高。事实上在市场预计联储局主席鲍威尔有机会在Jackson Hole会议上发表缩减买债的讯号后,长期债息已有所回落。

须注意政策不确定性令市场波动

然而,对于整体大市来说,调整风险或正在上升,因为若以标普500指数计算,自2020年3月的底位至今的累计升幅已超过100%,而这段期间未见明显调整。由于市场讨厌不确定性,若在8月底的Jackson Hole会议上出现了令市场惊讶的消息,这将不排除对整体股市短线表现带来影响。简而言之,市场调整风险仍在上升,但预期在长期的企业盈利增长期下,增长股类将能有较佳表现。《晋裕环球资产管理 首席投资策略师 陈俊业》

来源: 经济通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23日
香港财经时报 - 恒大债券|从困境中脱身的华融为中国恒大带来什么启示?

如读者还有印象,或会记得笔者在4月中时,在华融债券大跌后,曾指出华融短期债(于今年6月到期)的值博率相当高,值得考虑买入。最后有关债券亦成功偿还本金,为有买入的投资者于两个月内带来超过15%的绝对回报。

中国政府处理中国华融的手法

而在有关债券偿还本金后,我们仍继续关注华融事件,因为我们相信中国政府如何处理中国华融的手法,将有助推敲出其对金融风险接受程度的底线。我们亦根据着有关的理解,于6月时明确地提出了「短期内不再沾手恒大债券」的观点,从而避过了恒大其后债价的大跌,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早前文章:【虽然不认为恒大债券会违约 一个原因 短期内不会再买恒大债 | 投资笔记】

华融事件有新进展

而在本星期,华融事件有了新进展。于8月18日,中国华融(HKEX: 2799)于港交所刊发公告,指中信集团、中保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人寿、中国信达及远洋资本等将对其进行战略投资,于同日亦刊发盈警,指2020年度净亏损将达1,029.03亿元人民币。

战略投资实施有效补充公司资本

同时,中国华融亦表示,如有关战略投资获实施,将有效补充公司资本。其亦表示没有计划进行债务重组,同时为未来到期债券的兑付已做了充足准备。华融2022年4月到期的债券,目前价格已回升至97以上的水平,基本上可说已脱离危险区。

华融与恒大,具有一定关联性

那华融事件对中国恒大债券有什么启示呢?笔者认为,华融事件为恒大事件发放了偏向正面的讯号。中国华融和中国恒大均属于会带来一定程度系统性风险的公司— 就中国华融,其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原因主要是其庞大的体量,及其国有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身份;而就中国恒大,其带来系统性风险的原因是其作为中国第二大的房地产商,涉及多家银行、多个上下游企业及在建楼盘项目,一旦资金链断裂,银行坏账固然会上升,与恒大做生意的上下游及买了恒大楼花的小市民同样会受到牵连。

国内政府不盲目接受「大到不能倒」

如有留意债市的话,应会发现恒大今年的走势受到华融事件一定程度的影响 — 在6月之前,恒大的债价一直维持在高位,并相当贴近100元的票面值。但在华融事件发酵后,人们开始相信国内政府不盲目接受「大到不能倒」,再加上官媒对恒大系部份企业(如恒大汽车)的批评,及恒大本身资金链紧绌令一些零星信贷事件发生,信贷人对恒大的信心于是逐步瓦解,才去到今日的地步。可以说,如果没有华融事件,令大家对「大到不能倒」的相信程度减低,便不会有其后的骨牌效应发生,恒大也不至于现在的景况。

华融能获援手,恒大亦有机会获援助

而如果比较恒大和华融的情况,我们认为国内政府如果会对华融伸出援手的话,其会协助恒大的机会应属相等甚至更高。就华融的情况,参考其于8月18日发布的盈警,由于其对系内资产进行计提及减值,本年录得亏损为1,029.03亿元人民币。即使相信其可能因保守原故,趁此次机会过度减值,但减值金额比较大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华融资产质素较差因而有资产减值

在华融资产质素较差,因而有资产减值,加上在前董事长带领下,曾经在政治上犯忌的情况下,国内政府尚且安排引入中信等战略投资者去扶一把;则考虑到

  • 在恒大集团资产质素相对不俗,只缺流动性(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国务院会议已将恒大问题定性为「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
  • 恒大出现违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亚于中国华融;
  • 从整体中国经济的角度考虑,为恒大提供流动性令其不倒下,对经济影响远好于容许其违约被清盘,尤其是中国近期经济下行压力亦明显较大;
  • 恒大在许家印的领导下,基本没有触碰过政治红线,政治处境优于华融(恒大主席许家印在七一党庆时还被邀请上天安门城楼参与国庆酒会);
  • 恒大目前股价低残,整家企业市值只是600多亿港元(只是华融2020年度所亏损金额的一半),国资出手作战略投资甚至变成主要股东的成本因此已属不高,加上其市值低残是由资金链断裂的恐惧导致,而非资产质素变坏所导致,即使在商言商,入股也不见得是亏本买卖,这也增加了国资出手的可能性。

早前没有卖出恒大债券现在会如何选择?

简要而言,综合以上种种因素,笔者认为最近发生的华融事件对恒大而言算是一个正面讯号。虽然笔者管理的投资组合中没有恒大债券,但设身处地地想,如果笔者还持有恒大2022年3月到期的债券,而早前又没有卖出的话,以执笔时约48元的报价,加上考虑其所拥有的资产的价值,笔者应会选择继续持有了。

来源: 香港财经时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19日
星岛日报:中国经济转向德国模式?

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由「学美国」转为「学德国」,在年中前已听到一些类似说法。 但直到7月党庆后,当大家看到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才明白有关说法并非一个假说,而是有其现实意义。 本栏打算分开期数,简谈(i)何谓美国模式,何谓德国模式;(ii)有哪些端倪令市场认为中国正转向德国模式;(iii)为甚么中国要转向德国模式;(iv)有关转向对投资有什么意义。

美国模式与德国模式的分别,从笔者角度,分别可以从实体经济层面和金融层面去解读。就美国模式,从实体经济层面的角度去看,笔者会解读为经济引擎「重服务,轻制造」。美国的龙头巨企,如谷歌、面书或亚马逊,均是来自服务业,相反,很多制造相关的岗位美国都已外判了给其他国家。而在金融层面,和德国模式不同,美国模式资本市场极度发达,企业融资以直接融资为主,企业直接从市场上透过发行股票或债券去融资,而较少经银行体系,因此也偏向有利于新兴产业发展。

而就德国模式,正好和美国模式相反,「重制造,轻服务」,整个经济推动的核心在于制造业而非服务业,除了着名的龙头如奔驰、西门子外,德国还有相当多中小工业企业,带动经济增长。而德国的金融体系,亦辅助了这一点,和美国不同,德国的金融体系和中国类似,是主要由银行主导的间接融资体系,同时,德国政府一方面重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多于创新性,另一方面也鼓励银行与企业发展长远关系,这便令德国的工业体系有良好的金融环境支撑。

由于经过贸易战及新冠疫情的洗礼,令中国意识到建立本国完整产业链的重要性,再加上种种其他原因,令中国目前的发展模式渐渐由向美国学习转向向德国学习倾斜。而有什么端倪令市场如此判断,则我们下期再谈。

星岛日报:中国经济转向德国模式?

栏名:理财有道

作者:晋裕环球资产管理 投资组合经理 黄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8月17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18日
香港财经时报 - 如持有恒大债券 目前该如何自处? 投资者要思考3个核心问题

近日笔者不约而同地收到一些查询,内容是看到笔者早前于6月发出关于恒大的文章,明白笔者并不建议持有2022年3月到期及其后的恒大债券,但由于早前已买下,而又一直未有放售,故此在账面上有一定亏损,并问及该如何处理。

笔者过往曾面对的类同经历

笔者回首过往,在北京能源国际(0686. HK)当年还是名为熊猫绿能时,也曾遇上过类似情况。熊猫绿能当时的主业为经营太阳能发电站,政府的补贴是其中一个相对重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在2018年5月31日,国内政府突然宣布对光伏发电行业降补贴、限规模,令产业链的上下游都遭到血洗。

行业发生大洗牌

下游发电站面对的问题是补贴断崖;上游面对的是由于装机量将会有所减少,行业会出现产能过剩,从而发生大洗牌。熊猫绿能属于下游经营发电站的环节,其债价亦因为有关消息而急挫,情况最坏时债价曾跌至约56.5的水平。但我们当时分析过后,考虑到:

  • 其本身经营状况
  • 股东背景(招商局背景)
  • 政策的细节(主要对新建电站及上游影响较大)
  • 整体政策方向(支持光伏发展)等

认为违约风险可控,债价跌到如此低是错杀,应该继续持有至到期。 而最后债券发行人亦不负所望,成功还本付息,并为我们带来一定回报。

面对债价波动时应如何自处

因此,当碰上债价变动时,如果债价波动异乎寻常地大,投资者便应该重新检视债券基本面,并判断应否继续持有有关债券。 以恒大于2022年3月到期的债券为例,即使没有做持续的信贷基本面监控,在6月初时,发现债价变动较大,便应该检视基本面,看看是否发生了不利的事情。

笔者当时也做了类似的动作,并于拙栏抛砖引玉地分享了我们为何认为短期内不应再沾手恒大债,有关观点读者可参考笔者早前的专栏,在此不赘。

恒大目前的情况和要思考的3个核心问题

那假如当时没有卖出恒大债券,目前又应如何处理呢?不同投资者的财务状况不同,难以一概而论,但笔者也尝试抛砖引玉地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路,说说如笔者自己有持有的话,会如何思考及处理。首先,在贷款人眼中,恒大目前流动性已显露出问题,加上官方对恒大态度不太友善,恒大的信心危机已然发生,恒大再融资的成本将会十分高,令其将来的流动性变得更差。

恒大可以卖资产自救

当然,恒大可以卖资产自救,但所有潜在买家都知道恒大急着卖资产,自然不介意等待,看看迟些能以更优惠价格收购恒大的资产。在此情况下,由于流动性会随着时间枯竭,如果没有外力(不论是许家印的朋友们还是官方)扶一把,恒大最终走向败局只是时间的问题。

故此,要考虑的问题是:

  1. 时间上,如果没有外力扶持,恒大还有多少时间剩?
  2. 恒大的情况,会有外力扶持吗?
  3. 假如恒大最终真的违约,并削减还款的本金(即 haircut),债券持有人能回收的资金会多于现在卖出吗?

(1)时间上,如果没有外力扶持,恒大还有多少时间剩?

就这个问题,由于笔者不是恒大内部人士,故此难有一个确实的答案。但以恒大的体量及累积下来的财务资源,笔者相信能支撑多半年是的机率并不低。当然这也只是推断,实际上要看恒大在接下来的现金流出在甚么时候是高峰点、贷款人愿不愿意为恒大展期等,这应要内部信息才推断到整个恒大的偿付高峰出现在哪些时间点了。但对离岸债券持有人来说,2022年3月到期的债券已是最快会偿付的,因此在时间点上,已相对其他离岸债券安全了。

(2)恒大的情况,会有外力扶持吗?

就这个问题,私营部门方面,许家印先生固然朋友众多,找到愿意以合理价格接下恒大部份资产的人也不足为奇;然而,笔者近期看到相对正面的讯号是来自官方—据报导,主管经济事务的中国副总理刘鹤在早前于北京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上,已将恒大问题定性为「流动性问题」而非「资不抵债问题」。

「流动性问题」「资不抵债问题」

据我们的解读,如果中央定性为「流动性问题」,那意味着只要提供足够的时间和流动性予恒大,事情即可较圆满地解决;同时,如恒大并非「资不抵债问题」,意味官方认同恒大资产具有一定质量(最少价值高于负债),在此情况下,国资入场协助解决问题(例如入股甚至收购恒大)便不是浪费公帑,甚至有可能是双赢局面 — 国资收购了恒大股权,收回了大量土地储备, 同时亦避免了恒大倒下产生的潜在危机。

因此,就问题(ii)的看法,我们并不悲观。 近日看到广东省政府协调银行对恒大贷款进行展期,似乎也有协助提供流动性为恒大减债争取时间(Buy time)的味道。

(3)假如恒大最终真的违约,并削减还款的本金(即 haircut),债券持有人能回收的资金会多于现在卖出吗?

就这个问题,实际上也不易回答。单看恒大的资产负债表,当然是资产足以抵债,按资产负债表价值清盘的话一定足够还清所有债券余额。但世事往往没这么简单,当恒大因还债而要被逼变卖资产时(即 force selling),资产价值能否不用割价求售固然难说。另一方面,恒大到底有多少隐藏的表外负债,作为外人的笔者也说不准。

削减还款的本金

但如果是我个人的看法,加上国内官方摸底后还是定性为不是「资不抵债问题」,笔者会偏向猜测若真的出现 削减还款的本金(即 haircut),还本金额应会高于 60,即现在的卖出价了。

当然,以上笔者的思路只是抛砖引玉的观点,笔者为客户管理的债券组合中也没有持有恒大的债券,只是分享一下如果持有,笔者会如何思考及应对。

孳息率升至达15%

反而我们看到易居一只于明年4月到期的债券,由于宏观环境的原因,孳息率升至达15%,属相当吸引的水平,但我们相信其有能力履约,故此正考虑替客户加注买入,但就投资有关债券背后的思路,则有机会再另文分享了。

资料来源:香港财经时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12日
星岛日报:持有的债券价格大跌,应如何自处?

近日笔者收到一些查询,内容是看到笔者早前关于恒大的文章,明白笔者并不建议持有2022年3月到期的恒大债券,但由于早前已买下,而又一直未有放售,故此在账面上有一定亏损,并问该如何处理。

笔者回首过往,在北京能源国际(686)早年还是名为熊猫绿能时,笔者便曾遇上过类似情况。当时的熊猫绿能主业为经营太阳能电站,然而在2018年5月31日,国内政府突然宣布对光伏发电行业降补贴、限规模,导致整个光伏行业不论上下游都遭到重击。下游发电站面对的问题是补贴下降;上游面对的问题是装机量将会有所减少,令行业出现产能过剩和洗牌潮。熊猫绿能由于经营发电站,其债价亦因有关消息而急挫,情况最坏时债价曾跌至约56.5的水平。但我们当时分析过后,考虑到本身经营状况、股东背景、政策方向等,认为违约风险可控,并值得继续持有,便持有到最后。而最后其债价亦慢慢修复,为我们带来不俗的回报。

检视基本面及机会成本

因此,当碰上债价变动时,投资者应检视债券基本面,判断应否继续持有有关债券。例如在早前出了华融事件,恒大又被官方态度不太友善地对待时,我们已立刻根据基本面的变动,打消了买入2022年3月到期恒大债券的念头。如果在基本面发生变动之初,投资者赶不及离场的话,其后的行动则要根据机会成本来做决定。比方说现在的2022年3月恒大债券,报价约在50元左右,如现在卖掉,只能收回本金的一半。然而,如果一直持有,投资者要思考(i)假设有 haircut,能回收的资金会否高于50呢?(ii)官方定性恒大事件为流动性问题,会否容许其有一定空间变卖资产,令债务不致立时违约呢?这些都是投资者要自行思考的问题,而答案也人人不同,端看投资者的观点和功力了。

星岛日报:持有的债券价格大跌,应如何自处?

栏名:理财有道

作者:晋裕环球资产管理 投资组合经理 黄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8月10日

媒体报导
2021年08月11日
Sun Channel:中环财经连线 2021年8月11日

很高兴我们的首席投资策略师 陈俊业(Cyrus),受邀请出席直播节目《Sun Channel 中环财经在线》,分享投资市场观点!

最近屡见欧美股市创新高,港股表现明显较弱,下半年我们应该如何部署 ? 再加上科技、医药、内房、教育股因中国政策而受压,究竟应否尝试捞底 ? 如果想避开政策风险,又有哪些板块值得我们关注 ?

00:00 即将开始
00:55 节目开始
01:32 恒指
04:49 环球股市
06:57 港股 / 恒指
09:51 国策扶持板块
11:31 电动车股 / (1211) 比亚迪股份
18:30 新能源股 / 太阳能股 / (3134) 南方太阳能 ETF
27:30 (3868) 信义能源 / (1799) 新特能源
32:47 (968) 信义光能
34:33 科网股 / (700) 腾讯控股
38:14 (3690) 美团 - W
42:07 (13) 和黃医药
44:26 航运股 / (1919) 中远海控 / (1308) 海丰国际

Subscribe to 媒体报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