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Harris Fraser
媒體報導
2021年05月04日
大公報: 銀行板塊點評: 富國多賺六倍 受惠經濟復甦

因為作出較少貸款撥備,富國銀行(WFC)今年首季盈利按年大升逾6倍,而撥備較少反映銀行看好信貸前景。

事實上,在強勁經濟復甦下,銀行股表現應該更理想,主要因為銀行業屬於周期股,而傳統上在經濟轉好期間,周期股表現往往較佳,原因包括:一、銀行是「百業之母」,受惠企業信貸需求增長;二、富國銀行的銀行業務佔總收入約80%,當中的存貸業務將能夠受惠於美債息率上升,部分經濟學家也開始預期美聯儲或會在今年底前縮減購債規模,或令加息時點提前。

投資風險方面。銀行股都對息率變化敏感。若果利率大幅回落至零水平,將對銀行股帶來一定影響。另外,就是壞賬問題,於過去十多年超低利率的背景下,養活不少高負債的所謂「殭屍企業」,倘若再次出現信貸危機,或令銀行的呆壞賬撥備增加,影響盈利表現。

由於今次經濟復甦周期仍有一段路要行,長則有可能一至兩年或以上,因此相信銀行股包括富國銀行都仍有一段升浪。目前富國銀行估值約1.1倍市賬率,在5年平均值以下,作為中長線投資,現價買入仍值得吸納。

來源: 大公報

媒體報導
2021年05月04日
星島日報: 為甚麼一般投資者買樓賺錢較買股容易?

近月港股表現整體乏善足陳,操作難度有所提升,相信在場內的戰友都會感受得到。而同一時間,本港樓市又有重燃跡象,似乎正重拾上升動力,離歷史高位只差一步之遙。相信大家和筆者一樣,均觀察到身邊大部份朋友,通常買樓賺錢較買股票賺錢容易,到底背後有甚麼原因呢?

這次先談第一個原因,就是投資品屬性。投資品屬性包括了投資品的重要性、買賣特徵等。就著投資品的重要性來說,樓市在全球不論哪個經濟體中,均有重要的地位,一旦樓市下行,經濟便會被嚴重拖累,美國的次按危機、香港97-03的經濟衰退,均是由房地產價格下跌引起。正由於房地產對經濟的重要性,政府自然對其百般呵護,而政府又是土地供應及貨幣政策的最大掌控者,政府有意願、有能力去托市,樓市自然易升難跌。而就買賣特徵方面,經濟體如香港,物業主要是用來滿足自住需求,投機需求相對佔少數。在這情況下,每個物業均是「有入冇出」,投資者買了後,不會輕易言賣,天然地造成「貨源歸邊」,也是令物業價格易升難跌的原因。

相反,就著股票,一來股票市場對實體經濟的影響遠少於樓市(美國不是,但香港確是如此),政府沒意願托市。另一方面,股市的作用是為企業定價及融資,股價因為業績,或因供股集資而下跌,都是正常市場行為,政府更沒理由阻止。而就買賣特徵方面,股票和買入自住物業「有入冇出」正好相反,一般投資者如果不是經營者,買入股票只為賺取資本增值,預期價格有下跌趨勢,便會減持甚至全部變現。這亦和物業天然特性是「貨源歸邊」相反,股票天然特性是「有入有出」,升時一窩蜂買,跌時一窩蜂賣,加上貪婪和恐慌的心理往往會令人買在高點,賣在低點,買股賺錢自然相對難於樓市了。

為甚麼一般投資者買樓賺錢較買股容易?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5月4日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30日
經濟通: 經濟增長周期下的「四維選股」

《宏策俊見》上期提及在經濟增長期中,長期利率向上,受惠經濟復甦的周期股表現往往更佳。到底在運用「四維選股法」時可否同時考慮周期股呢?答案當然是可以,儘管「四維選股」的核心理念是要挑選那些仍然處於自身增長周期的企業,但這些股票與周期股是沒有衝突的,所以在應用「四維選股法」時可多加考量周期股的特性,最理想是兩者能結合,而改善型選股也能配合受惠經濟改善的周期股。

周期股受惠經濟復甦

如根據MSCI周期股指數的定義,屬於周期股的板塊有可選消費、金融、房地產、工業、資訊科技、原材料和通訊服務;而非周期股,即稱為防守股則有必需消費、能源、健康護理和公用事業。在正常情況下,當經濟持續增長,個人收入與個人支出均得到提升,而社會整體投資也會增加,這將利好企業盈利前景。而在美國增加基建撥款的背景下,基建活動將會推動工業需求及利好工業股;同時也能拉動原料需求,令原材料價格上漲並利好資源股。除此以外,長期利率也往往在經濟復甦周期中上升,利好傳統銀行的存貸業務,配合信貸環境轉好,各類企業紛紛增加信貸規模,這也會利好「百業之母」的銀行業。

周期股較易在改善型選股名單出現

由此可見,以上提及的企業盈利展望將出現改善,而這些股票名單很大機會在「四維選股法」中以改善型選股的姿態出現,同時部分周期企業的潛能也有機會因此而散發出來,繼而形成了新的「四維」選擇。至於「改善型」選股的轉換速度將較其他三個維度為高,這主要是因為「改善型」的改善期僅屬小型周期,而企業盈利的小型周期轉化速度較快,最終導致組合內的周期股傾向出現較快的轉換率。

科技股既是周期股亦是增長股

雖然「四維選股」以挑選增長股為主,但周期股與「四維選股」也沒存在相沖的情況,所以在運用選股原則時,兩者特點可以結合。例如,本身科技股是周期股之一,而科技股又多屬於新興產業,絕大部分科技企均處於其自身的增長周期,因此有不少科技股均同時具備周期股與增長股的因子。而目前科技股也是相對理想的選擇,因為不論是經濟增長或衰退,這些企業也處於現今世代的科技行業增長期,盈利仍存有上調的空間。故此,在經濟增長時期挑選科技股將可視為對其盈利增長更有信心的選擇。

部分周期股須以短線部署

事實上,不是所有周期股均能完全配合「四維選股」的條件,例如有不少金融及消費股均已過了自身的最佳增長期,因此未必能夠成為「四維選股法」中的核心選擇。但從短期看,這些板塊仍有可能在「改善型」選股中出現,因為只要這些企業盈利前景能出現短期改善周期就可以作為「改善型」選股,不妨考慮以較短線部署「四維」周期股。

只要配合「互聯網」也能轉化新經濟

然而,不一定是金融與消費股就是傳統行業,就是沒有增長前景,其實一般只要配合「互聯網」就可以轉化為新經濟了,互聯網金融或互聯網消費都是其中的例子。因為一般能應用互聯網的企業也屬新經濟,而且技術含量也較高,將有較大能力追趕科網時代的進步速度,所以「互聯網」企業存在較高的生存與成長能力。例如虛擬銀行就是結合互聯網與銀行服務的企業。不像傳統銀行,它們幾乎不用設立實體分店或實體營運地點,所聘用的員工數目也能相應減少,因此能很大程度地降低營運成本。此外,這些虛擬銀行一般由科技公司設立或參與營運,背後具有相當高程度的技術支援,往往在手機或網頁界面的功能與用戶體驗也較佳。因此,一般只要是能配合「互聯網」的企業,即是原本是傳統行業,也能轉化成具備持續增長能力的新經濟企業。

總括而言,周期股在經濟改善時的表現較佳,但對「四維選股法」則沒帶來衝突。如處於經濟增長期,在運用「四維選股」法時加入周期股作為考量,將更能提升選股質素。

來源: 經濟通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27日
星島日報: 面對風險,一般投資者應「對沖」還是「減倉」?

由於各種反向 ETF 的盛行,令「對沖」成本大大減低,故此本次也藉機談談個人對「對沖」這手段的一些想法。

「對沖」(Hedging)按照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網站的定義,是用作減輕風險的防守策略,方法是作額外的持倉以抵銷原有的持倉所帶來的風險。「對沖」固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能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從期指、期權,到上文提到的反向 ETF 均有,而不同的工具和策略對整個組合的具體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用期權對沖,是運用其高槓的特質,以有限注碼去達到對沖的目標,但相對難以操作;而以反向ETF 進行對沖的話,則雖然佔用資金佔組合比重會較高,但計算風險曝險等相對容易操作。但本次主要想談的,不是不同對沖方法的分別,而是筆者為何傾向認為一般投資者減倉勝於對沖。

在筆者角度,個人認為一般投資者最大的優勢在於,與機構投資者相比,一般個人投資者的倉位相對不大,也不像機構投資者般有現金水平限制,因而部署可以相對靈活。而一般投資者也應該善用有關優勢— 如果擔心持股價格會下跌,那相對做對沖而言,更簡單直接的方法應為減倉。這一方面符合在投資中頗為重要的 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stupid),另一方面,一般投資者既不用面對機構投資者有關現金水平的限制,也由於組合金額不是太大,在市場上轉身並不困難,如果是擔心股價會下跌,那簡單將持倉水平調低,已能有效減低價格風險,而由於轉身容易,即使看錯了要追回股票,也是一天內可以做到的事,那便可以避免將事情簡單複雜化,令組合不會因為過度對沖,而承受原先不想承擔的風險了。

面對風險,一般投資者應「對沖」還是「減倉」?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4月27日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20日
星島日報: 息率近兩成的華融短債為何值博?

我們上週在不同平台,均曾指出華融的短期債(主要是今年6月3日到期的)具有一定值博率。由於週末銀監發聲表明中國華融流動性充裕,有關債券的價格也有所回升,從上週的80多元升至執筆時的約96元。但其於明年4月到期的一隻債券,現時孳息率的交易區間還在14.5%至19%,有一定值博率,在考慮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後,不妨留意。

簡要而言,市場人士對有關債券抱有戒心,主要原因是中國華融(HKEX:2799)於4月1日時宣布延發業績,同時傳出華融集團有機會進行重組,一旦重組,或令(i)境外美元債券的擔保人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被賣走,令到境外美元債券的違約機會增加;同時,大家亦擔心(ii)由於財務及政治原因,一旦出現違約事件,縱使已有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華融集團亦有可能拒絕為境外債券承擔債務,令境外美元債面臨的風險更高。

但我們認為,華融的短債(意指一年內的債券)違約機率相對低的原因有二:(i)華融國際預期有能力及意願履行擔保協議;(ii)預期中國華融將會履行維好協議。就(i),我們認為華融國際持控華融於境外的核心業務,屬於華融集團境外重要的子公司,尤其是華融國際牽涉到大量境外融資,中國華融母公司將其剝離將影響集團獲得境外美元的能力;加上華融最近的發債文件上,亦曾指出華融國際為集團的核心子公司,因此該公司被剝離機會相對較低。而就(ii),簡要而言,中國華融對債券出具了維好協議,此協議雖無法律效力,但亦是會盡力協助子企營運還款的公開承諾,如果中國華融作為央企尚且不遵守維好協議,對中國境外美元債市場衝擊將會極大,相信中央應不樂見。在此情況下,預期為了維持金融穩定,華融短債違約機會應相對低了。
 

息率近兩成的華融短債為何值博?

刊出日期:2021年4月20日(星期二)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17日
香港財經時報: 央企級債券息率突飆至逾三成 中國華融離岸美元債為何仍然值博?

近日在離岸美元債券市場中,最為引人關注的事情便是由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中國華融(2799.HK)旗下的離岸美元債價格大幅波動,令獲得惠譽A級評級的華融美元債,竟出現超過三成的最差孳息率。而對我們來說,即使把風險計算在內,如此孳息率仍然具有一定吸引力,有關債券亦因此被放進我們的買入觀察名單中。

華融債券的背景及結構

讓我們先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中國華融是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由財政部直接控股57.02%,故此屬於中央直屬企業,即所謂「央企」,與國家開發銀行、中國人壽等同級,亦是最高層級的國企,其信用質素本身可被視為準國債的級數(Quasi Government Bond),這亦是為何其發債時票息(Coupon rate)只是3.5%的原因。

而華融的境外美元債,並非由中國華融直接發行或擔保,而是由其境外的特殊目的實體(SPV)發行,並由中國華融的子公司,中國華融國際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融國際」)提供擔保。而境內母公司則就有關債券出具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如以圖表達,情況如下:

中國華融是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

中國華融是四大國有資產管理公司之一,由財政部直接控股57.02%,故此屬於中央直屬企業,即所謂「央企」。

債券暴跌的原因

那為何中國華融的債券價格會突然暴跌呢?事緣於4月1日時,於港股上市的中國華融(2799.HK)宣布延發業績,市場同時傳出消息,稱中國華融有機會進行重組,並剝離非核心及非盈利子公司,以提振盈利能力,由於需時為資產估值,這亦是集團押後公布業績的其中一個原因。消息傳出後,由於市場擔心華融國際會被剝離,而單憑華融國際,預計償還貸款能力有限,故此有關債券有機會違約,令債價急跌。

另一方面,某些市場人士也從政治角度出發,認為華融於前董事長賴小民執掌時,有利用華融的央企名義,從市場上低息融資,然後高息借予其他信用能力較差的企業,同時謀取個人利益,最後令華融手上劣質資產大增。

上述觀點是否屬實我們不評論,然而,持有有關觀點的人認為,華融的債券投資人由於是低息貸款予華融,某程度上是間接鼓勵了上述事情發生,故此中央若果「市場事,市場了」,如華融國際真的沒能力自行還債,便任由其債券違約,既不為華融的爛攤子買單,同時令債券投資人自食苦果,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這種從政治角度出發的推想,也是令市場覺得華融的剛性兌付有機會被打破,從而令債價急跌的原因。

那為甚麼我們認為相關債券仍然值博呢?主要是三個原因。

原因一:華融國際預期有能力履行擔保協議

就著華融重組一事,我們認為確有可能。但首先,我們認為華融國際持控華融於境外的核心業務,屬於華融集團境外重要的子公司,尤其是華融國際牽涉到大量境外融資,中國華融母公司將其剝離的機會相對較小,因為此舉將大大影響集團獲得境外美元的能力,傷害集團作為資產管理公司的核心競爭力。

其次,退一步想,我們相信即使假設中國華融將華融國際剝離,接手的投資者/買家亦預期了要同時接手並償還華融國際所擔保和涉及了的債務,並將之計算進收購代價當中。始終買了一家公司回來,然後該公司便被清盤,或要與債務人談減值(Haircut)的條件,實在是沒有意義。

故此,我們預期由於(i)華融國際不會被剝新中國華融,(ii)即使華融國際被剝離,新投資者亦會協助償付由其擔保的債券,故此我們預期有關債券不會違約。

原因二:預期中國華融將會履行維好協議

在上文有關債券結構的圖中,我們指出了有關債券除了有華融國際擔保外,亦有中國華融(境內母公司)出具的維好協議(Keepwell Deed)。有部份人士認為,維好協議只是一個君子協議,指母公司願為有關公司提供支持,但並沒有實質法律效力,中國政府因此會容許央企食言而肥,任由境外債券違約。但我們並不作此想。如上文指出,中國華融是央企層級,屬中國最高層次的國企,雖然其系統重要性不及四大國有行,但其層次是相同的。而且作為母公司的中國華融,以其經營能力及再融資能力,絕對是有能力償還境外離岸債券。

如果中國華融出具了維好協議,但卻任由境外債券違約,那是非不能也,實不為也,這對整個中國離岸融資市場都會有相當大的打擊 — 如果央企出具了維好協議都可以帶頭賴債,那其他一般企業的維好協議將可說是一紙空文。這將令不論是國企還是民企,融資成本均會急增,在中國正在全力發展經濟的此刻,我們相信這不是中央政府樂見的。我們預期在最壞情況下,中國華融仍會履行維好協議,是我們認為有關債券值博的第二個原因。

原因三:企業和前管理層的作為預計會被分開處理

誠然,在市場上部份論調認為,華融在早前的經營中,出現了無序擴張的情況,才有今日劣質資產增加的結果,而債券投資人屬於間接資助了有關行為,因此「市場事,市場了」,如果華融境外公司無力償債,任由其違約也是對債券投資人的一種懲罰。

但我們估計在國內政府的角度,企業和個人會被分開的,如何處理有關事情對國家復興最有幫助才是國內政府的核心考量。而正如上文所述,在中國華融出具了維好協議,表達了願為發債公司提供支持的情況下,如中國華融最終有能力而不還款,不論對中國企業離岸發債,或央企的信譽,均有一定不利的影響。在這前提下,我們預料國內政府會將企業和前管理層的作為分開處理,不會容許債券違約。

華融境外美元債6月3日到期

實務操作上,我們也希望盡量避免風險,而華融境外美元債於6月3日便有一隻將會到期,目前市價較面值有接近兩成折讓,換言之,一個半月後只要不違約,投資人便有逾兩成的回報。我們認為,一個半月內,華融國際被剝離的機會相對低,加上目前華融國際此刻應仍有一定現金償債,故此我們認為這隻短期債券在目前的孳息率下,具有一定值博率了。

來源: 香港財經時報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15日
華富財經: 晉裕錦囊 – 2021年4月美股投資簡報

美股模擬組合

晉裕錦囊 – 2021年4月美股投資簡報


美股模擬組合表現 (自成立):

美股模擬組合表現 (自成立)

美股模擬組合概覽:

1) 本金︰100萬美元

2) 成立日︰2020年4月1日 (標普500指數:2470.5,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20943.51)

3) 投資對象︰主要投資於美國上市的股票,另不多於10%比重於環球股票或其他衍生工具

4) 投資目標: 通過投資於具有合理風險管理的美國股票投資組合,實現長線資本增值。

組合經理評論:

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反彈並升穿1.75%水平,對增長型的科技板塊構成壓力,科技股比重較高的納斯達克指數於三月份表現相對遜色。同樣受到利率抽升的負面影響,晉裕美股組合於三月份回吐了部分早前的強勁升勢,但組合按年仍能維持95.5%的累計升幅,領先大市。而本月沽出三隻股票的獲利幅度則介乎25.6%至87.8%。

市場展望方面,雖然美股徘徊在歷史高位,但若考慮流動性增量,我們認為目前股市水平並不是很高,大市仍有上升空間。如以標普500指數/聖路易聯儲零到期貨幣供應比率作參考,目前比率水平僅處於約30年的平均,反映股市水平與貨幣增量相乎,股市的價格/流動性比率不高。

在美股之中,我們更偏好小型股,我們留意到在2020年10月初的美國大選後,美國小型股的升勢進一步加速,而美國大型股的升幅則落後於小型股。這或與美國新任總統拜登的政策有關,因為小型股相對較少國際業務,更能受惠美國本土經濟增長;其次,拜登的加稅政策將對大型或跨國企業更為不利,所以在拜登新政策下,預期小型股表現更佳。

至於行業方面,我們認為受惠經濟復甦的週期股將能散發光芒,配合盈利展望改善態勢,包括可選消費、科技、金融、工業、原材料等的週期板塊有機會出現較佳的股價升值潛力。例如,當拜登政府增加基建支出時,基建活動將拉動工業需求,提升工業活動量,利好工業股的盈利表現;而工業活動量提升也會拉動原材料需求,令原材料價格出現上漲壓力,利好資源股表現;此外,經濟動力轉強亦會帶動民間消費及企業投資,利好零售及科技行業,同時也會利好「百業之母」的銀行業。

策略上,我們仍以「4維選股法」的核心思想作為選股主軸,包括挑選擁有增長潛力的優質股,我們在配置組合時也將進一步考慮受惠經濟增長的週期股元素,因此,在「4維選股法」的考量下,我們在組合內增加了俱備週期股元素的4維選股。

倉位調動方面,我們使用「4維選股法」,在3月31日沽出了所有Roku (ROKU US)、Pinterest (PINS US)及Biontech (BNTX US)的股票;並在同日買入了1200股UPS (UPS US)、1800股Starbucks (SBUX US)及2700股Citi Group (C US)。Roku (ROKU US)早在2020年8月底買入,至賣出時上升了87.8%;Pinterest (PINS US)在同年10月底買入,至賣出時升了25.6%;Biontech (BNTX US)則在同年12月底買入,至賣出時上升了34.0%。

UPS (UPS US)是「4維選股法」中的質量型選股,是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快遞承運商和包裹運送公司之一,擁有自已的空運團隊及專用飛機,旗下UPS航空公司在全球排名前十。受新冠疫情影響,去年全球網購交貨訂單量急增,逼使UPS決定調升價格收費,以平衡擴大規模後的額外支出及服務質素,反映其盈利能力強勁。盡管在疫情過後,電子商務的運送量有機會出現短暫性減少,但我們預期疫後的滲透率將能提高,配合經濟環境轉強,市場對物流的需求將得到提升,利好UPS的股價表現。

Starbucks 星巴克 (SBUX US) 是成長型選股,公司成立於1971年,是全球最大的連鎖咖啡店,直接營運及特許經營分店遍佈全球79個國家及地區,總數逾3萬家。去年無數大大小小的咖啡店階不敵疫情的衝擊而選擇結業,但星巴克CEO - Kevin Johnson卻採取不一樣的策略 – 「人棄我取」,他說星巴克要在疫情下快速成長並奪下更大的市佔率。據官方資料顯示,星巴克確定計劃於2021財年在全球新增1050家門店,其中60%在中國。我們預期在多國經濟重啟及快速復甦下,市場的消費需求將會得到報復式增長,而星巴克的擴張速度也將能進一步加快。

來源:華富財經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13日
Sun Channel:中環財經連線 2021年4月13日

很高興我們的投資策略師 陳俊業(Cyrus) 受邀請出席直播節目《Sun Channel 中環財經在線》,分享投資市場觀點!

呢兩個東京奧運贊助商嚟緊7月都一定會升?依家入都唔算高追?銅嘅需求不斷增加,升勢可望長達兩年?

00:00​ 節目開始
01:14​ 恒生指數
03:54​ (2020) 安踏體育
09:26​ 餐飲股
10:26​ 銅
15:27​ (358) 江西銅業股份
15:56​ 油 / 基本金屬
18:10​ (175) 吉利汽車
22:03​ (1211) 比亞迪股份
23:58​ (981) 中芯國際
28:09​ (1347) 華虹半導體
29:35​ (1361) 361度
31:35​ (1772) 贛鋒鋰業
34:31​ (1024) 快手-W / 科網股
38:37​ (388) 香港交易所
42:47​ 抽IPO新股 / (9961) 攜程
46:56​ 本地地產股 / (1997) 九龍倉置業 / (14) 希慎興業
49:55​ 零售股 / (1929) 周大福
51:15​ (1137) 香港電視
53:09​ (178) 莎莎國際
54:27​ 策略部署
56:16​ (2158) 醫渡科技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07日
香港經濟日報: 從生活中選股 晉裕黃子燊分享4大心水選擇

投資主題其實可在生活當中發掘出來,美國著名投資者彼得林奇(Peter Lynch)的投資法則是透過留意身邊的事物來進行部署。我們日常生活中又有甚麼值得留意的主題呢?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兼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則從水資源、收租及電子科技這3個生活上均有機會接觸到的範疇內,盤點投資選擇。

水資源板塊:北控水務

水是生活上的寶貴資源,黃子燊指中國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平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總量6%,但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2,240立方米,為世界人均的30%。隨着城鎮化的發展,內地對水資源的需求愈來愈大。從事建造污水與再生水處理及海水化淡等業務的北控水務 (00371) 是行業龍頭,其自去年下半年在污水處理及供水項目的發展速度均有所加快,以現價計算有上升空間,中期目標價望3.5元。

收租類:領展及冠君產業信託

隨着疫苗接種趨向普及,黃子燊預計收租板塊會隨經濟一同復甦,並偏好領展 (00823) 和冠君產業信託 (02778) 。領展物業組合主要在本地,租戶以民生消費為主,基本因數穩定,且在疫情過去後租金有調升空間,目前股息率約4%,較5年平均3.7%為高,估值有修復空間,目標價78元。

至於冠君產業信託主要持有花園道三號、朗豪坊寫字樓及商場。由於預期經濟最壞時期已過,料寫字樓及商場出租率及租金均會有所好轉,因冠君主要收入來自花園道三號,業績彈性較大,第一站目標價5元。

電子科技類:小米

無論娛樂或工作,電子產品的地位也相對重要。黃子燊認為從長期而言,板塊受民眾收入水平、消費意欲等因素影響。中國現時人口接近14億人,而具有高消費意願的15至34歲人口則有4億,加上人均收入續現高單位數增長,看好板塊潛力巨大。小米集團 (01810) 現向高端定位進發,亦已佈局多種智能裝置,為發展物聯網做好準備,值得作中綫持有,第一站目標價29元。

來源: 香港經濟日報

媒體報導
2021年04月06日
東網: 黃子燊: 美元「發笑」恐對港股不利

美匯指數與港股、非美市場的資產價格,有着一定的反向關係。當美匯指數轉強,港股會傾向轉弱;相反,當美匯指數轉弱時,港股則會傾向轉強。

而就着美元的走勢,有一個頗為著名的「微笑曲線」理論,用以描述美元的周期。這理論指,美元的走勢可以劃分為3個階段,3個階段結合起來的美元走勢,便成為一條像是微笑的碗形曲線。

微笑曲線的第一階段,是在環球發生經濟危機時,由於天下大亂,故此資金一窩蜂湧進美元資產,如美國國債,以作避險,令美匯指數上升。以去年為例,當新冠肺炎於環球市場瘋狂發酵的該段時間(3月9日至3月23日),由於環球資金避險意識高漲,紛紛湧入美元資產避險,因此這段時間的美匯指數由低位94.65急升至高位102.99點,短短14日內急升8.8%。這便是碗形微笑曲線於左邊的起點。

微笑曲線的第二階段,便是由於有經濟危機,美國聯儲局減息以挽救經濟。由於寬鬆的貨幣政策,加上疲弱的美國本土經濟,令資金傾向流出美國,投資到其他非美市場,美元在這段時間會轉弱,而非美市場的股市受惠資金流入,則會傾向上升。以去年為例,從3月23日,聯儲局宣布無限量化寬鬆開始,到去年底,均是處於美國貨幣政策寬鬆,而當地經濟由於新冠肺炎肆虐,而相對疲弱的情況。美元因此在去年3月23日開始一路向下,港股則一路上升,當中新經濟板塊最為標青。這便是微笑曲線下行的階段。

而微笑曲線的第三階段,則是當美國本土經濟開始好轉,資金因而開始回流,美匯指數便因此見底,並開始從低位回升。隨着經濟愈來愈強勁,市場開始擔心聯儲局放緩寬鬆貨幣政策的力度甚至加息,令美國國債利率上揚,更多資金因而從境外回流,令美匯指數上揚,這便是微笑曲線於右邊的上行階段,而美國以外的市場(如港股)於此階段,便會因資金流出而相對受壓。美匯指數於今年1月6日,約在89點左右找得支持,似乎已完成築底。另方面,美國本土經濟也在復甦,加上美國債息正在轉強,接下來美匯指數會否進入微笑曲線的第三階段,轉強並影響港股,相信是非常值得我們留心及持續觀察。

來源: 東網

Subscribe to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