금융 시장 분석
27 April, 2021
星島日報: 面對風險,一般投資者應「對沖」還是「減倉」?

由於各種反向 ETF 的盛行,令「對沖」成本大大減低,故此本次也藉機談談個人對「對沖」這手段的一些想法。
「對沖」(Hedging)按照投資者及理財教育委員會網站的定義,是用作減輕風險的防守策略,方法是作額外的持倉以抵銷原有的持倉所帶來的風險。「對沖」固然是一門高深的學問,能使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很多,從期指、期權,到上文提到的反向 ETF 均有,而不同的工具和策略對整個組合的具體影響也有所不同,例如用期權對沖,是運用其高槓的特質,以有限注碼去達到對沖的目標,但相對難以操作;而以反向ETF 進行對沖的話,則雖然佔用資金佔組合比重會較高,但計算風險曝險等相對容易操作。但本次主要想談的,不是不同對沖方法的分別,而是筆者為何傾向認為一般投資者減倉勝於對沖。
在筆者角度,個人認為一般投資者最大的優勢在於,與機構投資者相比,一般個人投資者的倉位相對不大,也不像機構投資者般有現金水平限制,因而部署可以相對靈活。而一般投資者也應該善用有關優勢— 如果擔心持股價格會下跌,那相對做對沖而言,更簡單直接的方法應為減倉。這一方面符合在投資中頗為重要的 KISS 原則(Keep it simple, stupid),另一方面,一般投資者既不用面對機構投資者有關現金水平的限制,也由於組合金額不是太大,在市場上轉身並不困難,如果是擔心股價會下跌,那簡單將持倉水平調低,已能有效減低價格風險,而由於轉身容易,即使看錯了要追回股票,也是一天內可以做到的事,那便可以避免將事情簡單複雜化,令組合不會因為過度對沖,而承受原先不想承擔的風險了。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