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导
2020年06月11日
【星岛日报- 理财有道】中美互有依赖 制约过激斗争

中美关系,由于近期的各种事件,如新冠肺炎疫情、香港事件等而愈趋紧张,年初时相对和谐局面亦已被打破,两国间的冲突甚至有升级趋势。我们本期想谈谈中美间的互相依赖关系,如何制约冲突过份升级,并理解两国应对这种制约的思路。
为了简略,抛开历史不谈,只谈现在,中国仍是世界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不论是制造还是组装,在国际的货物生产层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而由于金融建基于货币,国际主要货币则是美元,故此美国是世界的头号金融大国。于是中国出口货物,进口美元;美国出口美元,进口货物,在此基础上,两者建立了互相依存的关系。
如细心思考,在这种格局下,便知中国是相对吃亏。因为中国制造出货物需要人力、机器、污染环境等各种成本,但美国只需启动印钞机,印出美元,便可买进中国的货品,而且中国在赚到美元后,为了保值,有关美元最终还是要回流到美国金融市场的。这情况的发生,是因为美国掌有「尖端技术」和「美元」的控制权,故有此优势。
中国为了自身崛起及打破此种优势,便制订出「中国制造2025」及「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意图分别打破美国于「尖端技术」和「美元」两方面的控制权,这无疑动摇了美国根本,故美国也就此作出反击,此即贸易战的开端。美国首先要做的,是减少对中国生产的依赖,故此其鼓励生产线搬离中国;而中国要做的,则是减少对美国技术、金融的依赖,故此才有技术国产化和将人民币国际化的举动。然而,不论中美,要完全不依赖对方,都不是短期内能做到的事,故相信在中美间互相仍有利用价值时,关系不会转坏得太快。然而,一旦有一方能很大程度地不依靠另一方时,则相信中美间谁胜谁负的结局快要迎来揭晓了。
晋裕环球资产管理投资研究部高级投资分析师 黄子燊
栏名:理财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