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通: 环球市场中,为何中港市场目前已进入了适合配置的时机? | Harris Fraser
媒体报导
2022年06月22日
经济通: 环球市场中,为何中港市场目前已进入了适合配置的时机?

滞胀风险迭加缩表,外围市场并非合适配置时机

从资产配置角度出发,我们早前已经提及,由于滞胀风险较高,目前并非配置股权类资产的好时机,理应对其进行低配。但即使是低配,只要不是对有关资产类别「零曝险」(Zero exposure),仍需要将注码下注于部份市场。如以区域划分,我们认为中港市场(以 MSCI 中国指数作为代表)已进入了可以作中长线配置的时机,为甚么呢?

滞胀风险迭加缩表,外围市场并非合适配置时机

如将环球市场简单划分为中港和外围市场,我们认为现在最主要的特点是两者「基本面背驰」,意思是中港和外围(尤其是欧美主要经济体),基本面走势正好相反。如我们曾多次提及,目前外围市场面对最大的问题,是其滞胀风险较高。正如我们上期所言,外围市场目前主要是面对的是三种可能情景:(i)滞胀情景,即通胀不受控,同时经济陷入衰退,这情景下会股债双杀;(ii)衰退情景,即由于联储局持续加息压抑需求,垒加其他供应面因素有所缓解,通胀最后受控,但由于加息过猛,经济最后还是衰退;(iii)软着陆情景,即一方面通胀受控,而另一方面经济仍能温和增长,没有跌入衰退的区间。而在上述三种情景中,出现(i)或(ii)的机率相对高,而出现(iii)的机率相对低,为甚么呢?原因是在今年3月底时,2年相对10年的孳息曲线已经出现了倒挂,而据以往经验,孳息曲线倒挂后平均一年美国便会发生衰退,即如按历史平均来做预期的话,20233月底便会是出现经济衰退的时刻。然而,由于目前高通胀的原因,衰退来临的时间应会较历史平均为早(因高通胀除了会增加企业营运成本、减低企业利润,并减低消费意欲外,更会加快加息步伐),若如是,则衰退大概率会在2023年第一季前发生。在这前提下,接下来外围经济(尤其是美国)在中期内出现衰退已是机率不低的事件,主要不确定性只是看这衰退是在通胀不受控的情况下发生(滞胀),还是在通胀受控的情况下发生(一般周期性衰退)而已。再加上在上述因素以外,联储局目前正在缩表,会为资产价格带来「估值压缩」,在这情况下,外围市场,尤其是欧美股市的股权资产,现在无疑并非处于适合配置的时机。

三个原因,中港股市目前属合适配置时机

而中港这边,情况则有所不同,我们认为中港市场已进入了适合作中长线配置的时机。主要由于(i)中港经济先于外围回落,在目前外围经济转弱的情况下,中港经济反有触底回升迹象;(ii)导致中港市场走弱的风险因素已接近完全释放,向前展望再跌风险有限;(iii)中港估值低残,且价值化倾向限制了其跌幅;综合以上数点,我们认为中港股票市场下行风险可控,在「经济及政策正常化」下具有「估值修复」的空间,认为目前正是配置时机,以下将分述之。

就(i),中港经济先于外围回落,在目前外围经济转弱的情况下,中港经济反有触底回升迹象

我们可看到中港经济先于国外发达经济体,自2021年中已率先转弱,背后原因主要是由于国内政府自去年开始,对各行各业均推行新的监管政策,进行整顿,雇用人数不少的科网、教育行业固然首当其冲,而国内房地产亦不能幸免,民营房企纷纷爆雷 一方面,房地产产业链十分长,不只是上游钢铁玻璃水泥、下游装修家电等均与其相关,房地产所引伸的财富效应反应亦十分惊人,中国家庭的主要资产均是放在房地产处,房地产市道不景气,居民亦会减少消费,这亦是去年年中开始中国经济开始转弱的其中一个原因。而到今年,由于新冠疫情关系,令到部份地方需实施封控,经济因而进一步转弱。如看经济数据,今年4月的经济数据更是自2020年底以来最差。然而,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困境反转的迹象 - 4月的政治局会议,其明确表示要加大经济托底的力度,稳就业以至促进平台经济的发展,对应在5月里,我们看到中国政府积极行动以支持经济 包括总理李克强所说的新举措5月能用尽用,能出尽出、召开10万官员参与会稳经济、下调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多地接续放宽房地产调控政策等。而内房的销售数据亦有见底的迹象。种种迹象表明,由于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经济,加上行业监管政策短期内预料不会再收紧,中国经济有机会最坏时间已过,接下来可能会逐步向好。

就(ii),导致中港市场走弱的风险因素已接近完全释放,向前展望再跌风险有限

中港市场自去年2月以来先于环球市场下跌,而我们相信其风险因素已接近完全释放。相较于以 MSCI 环球指数(MSCI AC World)作代表的环球指数于今年1月才见顶,高点起计才跌了22.9%;代表中港市场的 MSCI 中国指数于去年2月已经见顶,由高点跌至今年3月低点已跌了54.3%,个别板块如恒生科技指数更从高位跌了68%。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上文第一点所说的,中国经济转弱及去年开始监管政策收紧所导致;另外在资金面上,早前外资对中港市场失去信心,及年初担心中国被卷入俄乌冲突,亦是令中港市场受压的因素,资金面上的抛售,亦令中港市场今年三月出现了由恐慌卖压导致的低位。然而,我们判断导致中港市场下跌的风险因素已接近完全释放 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及政策方面,固然像上文所说,正向着对市场有利的方向发展;而在资金面方面,由于中港市场的流动性及信心危机已于3月出现,当时除了有著名卖方指出中国科网股是「不具投资价值」(uninvestable)外,亦有著名买方机构投资者清仓应对,明星股如腾讯更出现两日跌16%MSCI中国指数亦出现3日跌16.3%的情况,故此需要出清的筹码或货源相信已经差不多出清,故此不论从基本面还是资金面,相信中港市场的风险因素已接近完全释放,向前展望再跌风险相对有限。

就(iii)中港市场估值低残,且价值化倾向限制了其跌幅,并减低了市场整体对利率的敏感度

以估值去计算,中港市场目前估值明显十分低残,执笔之时,MSCI中国指数预期市盈率为12.14倍,低于5年平均约1个标准偏差;恒生指数市账率为0.85倍,低于5年平均2个标准偏差,更低于金融风暴及金融海啸时期;低残的估值除了代表悲观预期已被充份反映外,更令其对加息的敏感度相对更低,一定程度避免了于目前加息周期被「杀估值」的风险。另一方面,中港市场的资产亦出现了「价值化」的现象,即由于国内政策转变,不少行业投资逻辑由以往「成长导向」转为现在「价值导向」以科网板块为例,以往其投资逻辑是看重其增长,因此资本支出愈高愈好,因这代表其市占会扩大,将来商业模式成熟并变现时利润更高;但由于国内「共同富裕」及「阻止资本无序扩张」的政策,行业增长前景不再,其投资逻辑变成由于增长前景转弱,行业不再增加资本支出(不再烧钱),余下的盈利可以回馈股东。这便是所谓中港市场「价值化」的表现。在这情况下,由于投资逻辑的转变,中港市场对加息的敏感度亦降低了 事实上,根据经典投资时钟理论,「滞胀期」中,「防御性价值」(Defensive Value)风格是股权资产中表现最好的板块。

结论

故此,综合而言,我们认为虽然环球市场面对较高的滞胀风险(笔者自3月以来已多次重申),而股权资产在此环境下,理应被低配,然而,在股权类资产中,如以地域划分,由于上述种种原因,我们认为中港市场目前具有作出配置的价值了。

來源:經濟通

今天就开始建立长久稳固的财富。

与晋裕一起展开您的投资之旅。

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