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Harris Fraser
媒體報導
2022年02月09日
TVB有錢淘:「跟住買」800萬投資組合可以買甚麼?

觀眾邱小姐買股票帳面蝕三成,大師怎幫她?「跟住買」環節,晉裕集團的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先生,會說說800萬投資組合可以買甚麼。

1

1

 

1

來源:TVB

媒體報導
2022年02月08日
AASTOCKS:美股績後大上大落 Amazon急彈 Facebook暴跌 個倉都要汰弱留強?

爲什麽Amazon急升而Facebook大跌?
由美國大市到加息及各類型的指數及ETF分析?我們的首席投資策略師 陳俊業 Cyrus 同你逐一分析講解,再細講最近的Meta(FB)、Netfilx(NFLX)、英偉達(NVDA)、亞馬遜(AMZN)、Google(GOOG)、Snap(SNAP)。到底何時為入倉時機?馬上進入以下網址睇片啦!

主持︰Cherry
嘉賓︰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首席投資策略師 陳俊業 Cyrus 

媒體報導
2022年01月31日
經濟通:美股跌市成因及分析

美股今年開局即大跌,扭轉去年的強勢表現,標普500指數在今年初至1月27日累跌近一成,科技股佔比較重的納指跌幅更大,於同期下跌近一成半。到底有什麼原因導致美股大跌的? 筆者嘗試在這裏略為探討:

縮表陰霾引發市場恐慌


首先是鮑威爾意外提及了縮表。美股大概是從1月12開始調頭跌下來的,而剛好前一天(1月11日)是美國聯儲局主席鮑威爾在為連任提名作證,當時他提及了要在今年餘下時間縮減聯儲局的資產負債表(縮表),這是市場基本上未有預料到的事情。
筆者認為真正讓市場恐慌的不是縮表的本身,而是縮表的「不確定性」,因為鮑威爾在1月11日抛出了這個今年餘下時間會縮表的「炸彈」,但他没有說明這個炸彈何時會爆? 威力有多大? 會延續多久? 這些範疇他完全没有給出指引,而這個隱憂就讓市場形成了一種不可預測的恐懼。
市場原先有些期望他會在1月26日的政策會議上披露更多有關縮表的訊息,例如預計規模與時間表等,結果他除了強化了將加快加息與縮表的語調外,基本上没有任何具體內容提供,所謂解鈴還需繫鈴人,只要鮑威爾仍未能為縮表迷團解話,這個縮表迷霧仍然會籠罩著大市。


美股估值偏高


第二,美股估值偏高。在年初下跌前,標指預測市盈率22.8倍,納指的33.2倍,都是處於約過去5年平均的正一個標準差水平,現時雖然跌至5年平均的分別19.6倍與27.1倍,但仍是有下跌的空間,因為目前是主導大市表現的是市場情緒而不是基本面,而大市也已形成下行趨勢的新動力,估值絶對有可能在5年的平均水平進一步向下縮減。


技術性堡壘崩塌


第三,技術性穿位。標普500指數自從2020年3月谷底反彈並重上200天線後,一年多以來從未跌穿100天線,每次回調至50天或100天線均能反彈,因此這兩條移動平均線逐漸形成堅固的堡壘。但好境不常,標指在今年的跌浪中正式跌穿了100天線,在這一刻,這個守了一年的堅固堡壘就不再存在了,標指再直接跌穿200天線水平。與此同時,標指也跌穿了50週線,而且在1月26日美聯儲會議後並没有收在50週線上方,意味市場傾向不相信會議結果能讓美股重上並企穩於50週線樓上。簡單說,技術型態顯示美股走勢很弱。


烏俄局勢薀酿危機


第四,烏俄緊張局勢升溫。在美股跌市之際,烏俄問題升溫助攻跌勢,據資料顯示俄軍目前正集結在烏克蘭以東位置,軍隊數目逾10萬,而北約據點則在烏克蘭西面。烏克蘭指俄方或將於1月至2月發動攻擊,美國則表示可隨時增派8500士兵及呼籲僑民撤出烏克蘭。由於目前烏俄問題仍是一個計時炸彈,事件降溫前將仍將對市場情緒構成負面的影響。
綜合以上原因及其往後發展的可能性,目前難言美股並没有進一步下跌的空間。但可留意在全線股票跌至合理或低殘估值後,捕捉基本面健康的優質企業。
 

媒體報導
2022年01月18日
iMoney:港股2022料先第後高,恆指目標25,500點至27,000點

港股去年成為全球表現最差股市之一,即使踏入2022年,暫未見有改善,恒指僅在23000點邊緣徘徊。展望2022年,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表示,在政策風險因素開始消除及估值具復修空間下,港股今年走勢料將會「先低後高」,在首季尋底後,全年目標有望挑戰27000點。至於光銀國際董事總經理兼研究部主管林樵基認為,今年上半年仍較波動,維持在300至500點上落,到下半年開始由低位回升,目標則偏向守,暫看25500點。

 

2021年港股經歷了失望的一年,恒指全年下跌14.1%,國企指數更下跌23.3%,成為全球主要股市中的包尾大幡,但傳統智慧有云「否極泰來」,展望2022年港股會否帶來驚喜?

 

政策估值逐漸轉為利好

黃子燊表示,去年港股表現差,主要是政策風險因素,整個下半年有不同事件發酵,但今年則看得比較好。「首先,政策風險因素會開始消除,我們見到有訊號顯示風險有放鬆的空間,去年是共同富裕的元年,對不同板塊都出了很多不同政策,包括內房及科網板塊。在12月的政治局會議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政府發表了一些言論,開始強調要穩經濟,『六保六穩』,經濟要穩字當頭。中央會由去年收緊政策,到今年既要做改革也要穩定經濟,預期政策風險力度沒有今年這麼大,政策周期有機會接近尾聲。」

「第二是今年是中央政府換屆之年,相信除了習近平主席核心之外,其他政府班子都要換屆,所以很多政策都在去年做完。今年要求穩定,同時力度也會減輕,所以今年港股可以少了一重顧慮,自然就有上升空間。第三,港股估值低殘,現時PB低過1倍,參考過去港股歷史,恒指PB低過1倍的時候買入,並持有中長綫例如一年,投資者贏面頗大。」

內房爆煲恒指先低後高

他預期,恒指今年走勢會「先低後高」,全年目標為27000點 ,主要是基於估值修復計算出來, 恒指PB返回歷史平均數值。至於為何會是先低後高?他解釋:「原因與內房板塊有關,內房爆煲對整個經濟下行壓力最大,而第一季是內房股還債的高峰期,如果出了意外的話,會令到經濟面對較大壓力。此外,雖然見到去年底政策有放鬆的訊號,但我們認為政策要傳導去到內房股及經濟也要一段時間,所以港股首季仍會受到壓力,很大機會先低後高。現時水平已算是低位,相信恒指23000點有支持,應該比較難跌穿22500點。」面對港股熊、美股牛的大環境下,不少股民甚或股評家揚言港股已死,更令人擔心的是由於政策風險不確定性下,外資出現從港股撤離的迹象,今年港股能否扭轉劣勢?

估值吸引有利資金低吸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陳俊業指出,港股去年表現在環球股市最差,很大因素是因為外國資金避險、保守撤離,從中資美元債券市場可以印證這一個觀點,中資美元債券市場與港股有一個共通點,比較受到外國資金影響,明顯見到外國資金抽走,令我們更加確信外資影響很大。但我們亦相信有去有來,現時中國經濟增長以絕對值來說不算太低,很多品牌企業盈利都有長遠成長的空間,現時估值很有吸引力,相信資金會在低位吸納。自從恒指服務公司改革恒指成分股的組成部份,讓「同股不同權」及第二上市的股份也符合染藍規定,一批重磅的龍頭科技股陸續獲挑選為藍籌股,包括阿里巴巴(09988)、美團(03690)、小米集團(01810)及京東集團(09618)等,而科技股佔恒指比重也急升至逾40%,在監管風暴下這批科技股大跌,也拖累恒指表現大為失色。

黃子燊指出,科技股在恒指比重確實變重,但相信科技板塊的下跌周期已經接近尾聲,「我們曾經做過統計,因政策因素導致股價下跌,在其他板塊過去也有一個流程,例如白酒、醫藥板塊,由政策實施到股價跌到底,跌浪平均需時大約是11個月,跌幅大約45%。若果以恒生科技指數作為參考,在時間及跌幅上已滿足了一個周期,加上我們預期2022年政策會較為放鬆,科技板塊有反彈的機會,所以恒指亦有機會因而做好。」

加息周期 股市傾向上升


陳俊業補充說,科技股的佔比是很大,未來亦有機會進一步擴大,但這是合理的,始終科技股市值比較大,而且她們增長能力也很強,是市場大勢所趨。現時的中資科技股龍頭來說,業務增長前景其實不是太差,盈利也有好的增長,加上估值重新擴張,有利恒指可反彈去理想水平。

2022年市場焦點,不得不提美國縮減買債,及步入加息周期,在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突然由「鴿」轉「鷹」下,市場更預期加息步伐將會加快,擔心加息對股市帶來衝擊。

陳俊業表示,預期今年美國最少加息三次,分別在6月、9月及12月,主要是配合現時經濟狀況及利率正常化過程。第一加息可以壓抑通脹,第二目前經濟及失業率的情況,都承受得起加息的速度。


「睇少少數據,美國未來4個季度,市場綜合預測國內生產總值(GDP)按年升幅維持在4%,屬於強勁增長;第二美國失業率最新是4.2%,預期未來4季會回落至3.6%,加息是承受得起的。」


至於加息對股市影響,陳俊業派定心丸,指不用太擔心。他解釋,參考美國過去4次加息周期,美股以至環球股市,傾向上升的,因為一般加息周期都伴隨經濟擴張,企業盈利獲得改善,所以股價都傾向上升。

「至於港股比較特別,睇返歷史數據,過去三次加息周期,恒指都是上升的。但只有1994年,港股很明顯下跌,走勢不跟外圍市場。不過就今年港股情況,加息對港股未必是一個市場焦點,焦點仍然落在政策因素,相信外資都在等待機會,重新部署買入港股。」

 

撈科技股 揀確定高企業


港股今年有望估值復修,他們看好以下三個板塊:科技股、新能源產業鏈及優質消費股。

黃子燊表示,看好科技股最壞時間已過,現時部署是撈底,偏好揀一些確定性比較高的股份,最為看好是騰訊控股(00700)。「在ATMXJ之中,騰訊的穩定性比較高,由於反壟斷法及政策原因,令盈利端如廣告業務及遊戲業務均遭到壓縮,估值亦遭到打壓,惟估值已跌至近年低位,股價具有修復空間。」

至於其他4隻科技龍頭股,他逐隻品評,「小米只算是硬件股,而且未來更會進軍新能源車,硬件成分更加重。阿里巴巴一直在風口浪尖之上,反壟斷法開端就是螞蟻上市失敗開始,以跌幅及下跌時間計,也是阿里最長、最弱勢。以業務計,阿里電商業務被其他公司圍攻,包括京東及拼多多,而阿里在下沉市場表現不算突出,而且一直被視為未來業務亮點的雲業務,也遭遇挫折,國有機構不可使用阿里雲,變相在內地的增長潛力打了折扣。」
「至於京東,近期被騰訊減持,當作中期股息派發,我們覺得是騰訊為避免觸及反壟斷法,做法對騰訊利好,因可以釋放價值,但對騰訊手上的持股如京東等則負面。美團方面,同樣被騰訊持有,變相多了一重被減持的隱憂,加上社區團購業務原本被寄以厚望,但現時有意見認為會影響到小商販或民生,或要面對少少政策風險。

新能源股 增長確定性高


新能源股去年氣勢如虹,國策扶持下成為股市贏家,黃子燊表示,新能源板塊結構性增長仍可持續到,例如新能源車取代舊有燃油汽車,接下來的5至10年,這個概念都會繼續進行到。另一個是由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例如光伏、水電發電,看到去年國家執行政策的力度可以很強,現時政府最重要的政策是「碳中和」,包括 2030年要碳達峰及2060年達碳中和,支持力度會比較強度,政策的確定性帶來板塊增長的確定性,整個新能源產業鏈都可以留意。
「在不同時間要做不同的配置,例如去年頭一、兩個月最關注是硅料,硅料是新能源光伏板塊的上游,但到了下半年對上游不太利好。現時要留意的是下游運營商,我們十大推介股中有華潤電力(00836),公司由火電轉型去綠色電力,其背景亦令其有資金優勢,如作分部估值,集團股價有上行空間。」

優質消費 受惠內需市場


最後則是優質消費股,黃子燊表示,中國有心建立內需市場,政策執行力度強,對消費板塊利好,因要做內循環,要把購買力留在國內,是政策的一部份。第二,中國經濟發展已去到一個階段,當人均GDP升到1萬美元時,會有本土品牌堀起,這情況等於日本1960年代,而中國在2019年時開始達到這個水平,這兩年開始講「國潮」、「民族品牌」,這個土壤亦利好消費品冒升。第三,國內人均可支配收入,慢慢會形成上升趨勢,加上內地15至34歲人口有接近4億人,有利於消費板塊發展,締造消費牛股。

「我們今年喜愛華潤啤酒(00291),本身是國產品牌,高端化策略進展順利,並具有提價能力,將為集團利潤帶來貢獻。在量方面,啤酒銷量與餐飲及基建呈正關連,隨著基建上馬及疫情受控,餐飲恢復增長,對集團啤酒銷量亦有正面作用。」

 

1

2

來源:iMoney

 

媒體報導
2022年01月13日
大公報:十隻心水ETF 抓緊美股三大機遇

美國顛覆性創新科技股在2021年由天堂掉落人間。展望2022年,投資者對創新科技股仍有戒心,但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首席投資策略師陳俊業相信,2022年投資市場會有三大主題,第1個主題便是「創新和顛覆性科技」。

陳俊業解釋,2022年環球經濟增長步伐會由「較快」轉趨「溫和」,資金也會由受惠經濟復甦的銀行、能源等傳統股份撤走,換馬至具結構性增長的創新科技股,並且有望跑贏大市。對於市場關注美國加息會降低科技股估值,他相信,美聯儲一旦加息,只會推高短息,長息則會在現水平浮沉,科技股所受壓力不大。在科技行業中,雲服務、區塊鏈、「先買後付」未來市場空間較大,值得投資者關注。

第2個主題是碳中和。因疫情關係,全球各地在2021年投入碳中和的力度有限,2022年有望加快建設清潔能源發電設備,估計90%新增發電量來自清潔能源機組。同樣重要的是,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偏好ESG分數較高的公司,碳中和投資概念有望再創佳績。

第3個主題則是金融科技。在疫情爆發期間,電子商務、線上支付等金融科技應用愈趨廣泛,預期金融科技未來會保持快速增長。圍繞2022年三大投資主題,陳俊業提供10隻在美國市場買賣的心水ETF(見表)。

1

來源:大公報

媒體報導
2022年01月07日
經濟通:2021年環球投資市場表現回顧

2021年可說是環球股市表現分化較大的一年,若以一些主要經濟體計算,歐美地區以及個別新興市場股指錄得不俗的升幅,但部分如中港股市及巴西股市等則錄得下跌,形成鮮明對比。

以環球各類資產計算,全年表現最佳的是商品,升38.48%;其次是成熟市場股市(MSCI指數,下同),升22.38%;然後是美國高收益債券(彭博巴克萊債券總回報指數,以下債券指數均同),全年總回報為5.28%;現金或等值(彭博巴克萊貨幣市場2-5個月票據)的總回報為0.05%;最後,美國高評級債券及新興市場股市則分別錄得1.04%及2.47%的跌幅。

需求上升 外圍農產品價格普遍上升 惟國內生豬價格下跌


回顧一些國際性主要農產品,明顯看到基本上全部都上升,升幅最少的CME活牛期貨價格也在2021年上升14.8%。升幅最高的為ICE咖啡,其次為ICE棉花,然後是玉米,分別上升65.9%、49.6%及34.8%。值得注意的是國內的生豬期貨價格在今年反覆下跌。


能源短缺 油價反復上升 惟天然氣於第四季回吐


能源方面,能源價格是推動2021年整體商品市場上升的主要推手。去年紐約期油及布蘭特期油價格分別大幅上升55.0%及50.2%,約紐期油盤中高位見85.41美元/桶。然而NYM汽油及ICE煤炭升幅更高,分別64.3%及66.8%。儘管NYM天然氣全年升幅僅26.9%,但年中價格曾一度升至6.56美元/百萬英熱的水平,升幅逾120%,惟其後大幅回吐至年底的3.73美元,升幅收窄。在投機盤的參與下,國內動力煤期貨價格一度急升接近2000元人民幣/噸的水平,高位1982元人民幣。


供應鏈問題 工業原材料價格普升 鋁價則在10月回吐


金屬方面,主要因為需求大幅上升,加上疫情加劇了供應鏈問題,各類基本金屬均在2021年錄得顯著的升幅,其中LME錫的升幅最高,全年升91.2%。至於工業較常使用的LME鋁及銅的的升幅分別是41.8%及25.5%。然而,鋁價於第三季的升幅增速再進一步加快,惟在第四季回吐了漲幅。有別於基本金屬,貴金屬在2021年錄得下跌。當中包括現貨金、銀、鉑金及鈀金4種貴金屬分別下跌3.6%、11.7%、9.6%及22.2%。


受內房違約事件影響 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不佳


債市方面,扭轉過去多年情況,2021年大部分債券類別均錄得負的總回報,意思是收了票息後仍未能抵償債價下跌的本金損失。以總回報計,去年就只有美國、泛歐及環球高收益債能錄得正回報,因為一般高評級債及一些政府國債的利率敏感度較高,受到市場息率上升的影響較大,而美國高評級債及美國國債指數均在去年錄得負1%至2.3%不等的負總回報。
值得一提的是亞洲高收益債,作為高收益債類別,但今年表現卻與歐美高收益債走勢背馳。受內房違約事件影響,中國高收益債及亞洲高收益債指數主要在去年第二季起大幅下跌。全年計,亞洲高收益債指數跌12.6%,中國高收益債跌26.3%。


美元強勢 非美貨幣普跌


滙市方面,在去年市場預期美國聯儲局將大機會縮減買債計劃的背景下,美元兌其他外幣表現強勢,美滙指數全年升6.37%。在8隻主要貨幣中,只有加拿大元兌美元上升。日圓兌美元跌幅最大,全年下跌10.25%,然後是歐元、澳元及紐元,分別兌美元跌6.93%、5.6%及4.98%。美元強勢,大部分亞洲新興市場貨幣同樣兌美元下跌,僅新台幣與人民幣兌美元上升。泰銖及韓圜兌美元的跌幅較大,全年分別累跌9.52%及8.39%。
簡單說,2021年最佳表現的資產是商品,其次是股票。踏入2022年,各位戰友又會看好哪一類資產?
 

來源:經濟通

媒體報導
2021年12月30日
TVB:十點無綫財經

 

Cyrus Chan 陳俊業先生為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的首席投資策略師,今次上TVB十點無綫財經節目和大家分享投資心得。

來源:TVB

媒體報導
2021年12月30日
TVB智富錦囊:深入淺出解碼,為投資增值做好部署

2

2

2

 

Steven Wong 黃子燊先生為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今次上TVB節目智富360幫觀衆分析投資股票組合的走勢。

來源:TVB

媒體報導
2021年12月28日
經濟通:明年債市展望保守,惟亞洲債券組合值博

《宏策俊見》在環球資產配置角度上,債券是一個傳統上不可忽略的一個重要資產類別,今年的環球債市表現普遍不理想,在美債利率急升的背景下,多個主要債券類別年至今總回報均錄得負值。早前有國際性大型金融機構表示看淡明年債市,甚至表示應以股票來對沖股票風險。對此,筆者不是不認同,但債券市場也有存在部分可關注的債券類別。

債息上升不利高評級債券

  筆者對於明年的整體債市持保守態度,主要是由於預期明年美國國債利率將進一步上升,而這將削弱債券的總回報表現,因為債價與債息存在相反關係。由今年年初至11月底,美國及歐元區國債利率分別上升了53和20個基點,而這導致了利率敏感度較高的彭博巴克萊美國高評級債券指數和泛歐綜合債券指數於同期各累跌了1個百分點。

10年美債息仍有上行空間

  參考對上一次美國加息周期,10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於大部分時間均領先聯邦基金利率的走勢,由於我們預期是次加息周期或有機會把利率提升至2厘,因此,我們預期10年期美債息率或有可能在未來2年升至高於2厘以上水平。如是者,在利率仍有上升空間的前設下,明年的美國國庫債及美元高評級債券將要面對一定的逆風。

明年仍可考慮配置美國高收益債券

  儘管筆者對整體債市保守,但美國高收益債仍有可取的地方,因為美國高收益的利率敏感度較低,而且其與企業環境的相關性較高,在相對看好美國企業業務發展的前設下是可以作為債券配置部分的考慮的。情況就像即使今年美債利率上升,但高收益債仍能在今年的首11個月錄得正3﹒3%的總回報。

亞洲高收益債反彈潛力高

  除此以外,筆者還想特別提出可考慮部署亞洲高收益債。今年的亞洲高收益債券市場表現明顯差勁,主要是受到部分內房出現違約事件的拖累。對於這些壞消息能否在明年變成過去式,這是仍須有待觀察。但筆者想強調的是,一籃子債券組合的孳息率抽高,往往是提供入市的良好時機。參考美國高收益債券指數的一年滾動表現,我們發現在債息抽升至高位後買入,往往能拿到最佳的一年持有期總回報表現。

債券組合孳息率抽高往往是入市良機

  如參考在2009年,若在其債息率在15厘以或上水平時買入美國高收益債,並持有一年,其後的一年總回報率是介乎於30%至70%不等,這表現是有可能比投資股市更為理想。因此,筆者認為在目前亞洲高收益債息率仍在約於13厘的水平左右適度配置一籃子債券組合,例如亞洲債券基金或ETF等並持有一年,這或能提供不俗的潛在經風險調整後回報。
 

來源:經濟通

Subscribe to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