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持有的債券價格大跌,應如何自處? | Harris Fraser
媒體報導
2021年08月12日
星島日報: 持有的債券價格大跌,應如何自處?

近日筆者收到一些查詢,內容是看到筆者早前關於恒大的文章,明白筆者並不建議持有2022年3月到期的恒大債券,但由於早前已買下,而又一直未有放售,故此在賬面上有一定虧損,並問該如何處理。

筆者回首過往,在北京能源國際(686)早年還是名為熊貓綠能時,筆者便曾遇上過類似情況。當時的熊貓綠能主業為經營太陽能電站,然而在2018年5月31日,國內政府突然宣布對光伏發電行業降補貼、限規模,導致整個光伏行業不論上下游都遭到重擊。下游發電站面對的問題是補貼下降;上游面對的問題是裝機量將會有所減少,令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和洗牌潮。熊貓綠能由於經營發電站,其債價亦因有關消息而急挫,情況最壞時債價曾跌至約56.5的水平。但我們當時分析過後,考慮到本身經營狀況、股東背景、政策方向等,認為違約風險可控,並值得繼續持有,便持有到最後。而最後其債價亦慢慢修復,為我們帶來不俗的回報。

檢視基本面及機會成本

因此,當碰上債價變動時,投資者應檢視債券基本面,判斷應否繼續持有有關債券。例如在早前出了華融事件,恒大又被官方態度不太友善地對待時,我們已立刻根據基本面的變動,打消了買入2022年3月到期恒大債券的念頭。如果在基本面發生變動之初,投資者趕不及離場的話,其後的行動則要根據機會成本來做決定。比方說現在的2022年3月恒大債券,報價約在50元左右,如現在賣掉,只能收回本金的一半。然而,如果一直持有,投資者要思考(i)假設有 haircut,能回收的資金會否高於50呢?(ii)官方定性恒大事件為流動性問題,會否容許其有一定空間變賣資產,令債務不致立時違約呢?這些都是投資者要自行思考的問題,而答案也人人不同,端看投資者的觀點和功力了。

星島日報: 持有的債券價格大跌,應如何自處?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8月10日

今天就開始建立長久穩固的財富。

與晉裕一起展開您的投資之旅。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