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2021年08月19日
星島日報: 中國經濟轉向德國模式?
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由「學美國」轉為「學德國」,在年中前已聽到一些類似說法。但直到7月黨慶後,當大家看到一系列的政策出台,才明白有關說法並非一個假說,而是有其現實意義。本欄打算分開期數,簡談(i)何謂美國模式,何謂德國模式;(ii)有哪些端倪令市場認為中國正轉向德國模式;(iii)為甚麼中國要轉向德國模式;(iv)有關轉向對投資有甚麼意義。
美國模式與德國模式的分別,從筆者角度,分別可以從實體經濟層面和金融層面去解讀。就美國模式,從實體經濟層面的角度去看,筆者會解讀為經濟引擎「重服務,輕製造」。美國的龍頭巨企,如谷歌、面書或亞馬遜,均是來自服務業,相反,很多製造相關的崗位美國都已外判了給其他國家。而在金融層面,和德國模式不同,美國模式資本市場極度發達,企業融資以直接融資為主,企業直接從市場上透過發行股票或債券去融資,而較少經銀行體系,因此也偏向有利於新興產業發展。
而就德國模式,正好和美國模式相反,「重製造,輕服務」,整個經濟推動的核心在於製造業而非服務業,除了著名的龍頭如奔馳、西門子外,德國還有相當多中小工業企業,帶動經濟增長。而德國的金融體系,亦輔助了這一點,和美國不同,德國的金融體系和中國類似,是主要由銀行主導的間接融資體系,同時,德國政府一方面重視金融體系的穩定性多於創新性,另一方面也鼓勵銀行與企業發展長遠關係,這便令德國的工業體系有良好的金融環境支撐。
由於經過貿易戰及新冠疫情的洗禮,令中國意識到建立本國完整產業鍊的重要性,再加上種種其他原因,令中國目前的發展模式漸漸由向美國學習轉向向德國學習傾斜。而有甚麼端倪令市場如此判斷,則我們下期再談。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8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