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is Fraser |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22日
經濟通: 環球市場中,為何中港市場目前已進入了適合配置的時機?

滯脹風險疊加縮表,外圍市場並非合適配置時機

從資產配置角度出發,我們早前已經提及,由於滯脹風險較高,目前並非配置股權類資產的好時機,理應對其進行低配。但即使是低配,只要不是對有關資產類別「零曝險」(Zero exposure),仍需要將注碼下注於部份市場。如以區域劃分,我們認為中港市場(以 MSCI 中國指數作為代表)已進入了可以作中長線配置的時機,為甚麼呢?

滯脹風險疊加縮表,外圍市場並非合適配置時機

如將環球市場簡單劃分為中港和外圍市場,我們認為現在最主要的特點是兩者「基本面背馳」,意思是中港和外圍(尤其是歐美主要經濟體),基本面走勢正好相反。如我們曾多次提及,目前外圍市場面對最大的問題,是其滯脹風險較高。正如我們上期所言,外圍市場目前主要是面對的是三種可能情景:(i)滯脹情景,即通脹不受控,同時經濟陷入衰退,這情景下會股債雙殺;(ii)衰退情景,即由於聯儲局持續加息壓抑需求,壘加其他供應面因素有所緩解,通脹最後受控,但由於加息過猛,經濟最後還是衰退;(iii)軟著陸情景,即一方面通脹受控,而另一方面經濟仍能溫和增長,沒有跌入衰退的區間。而在上述三種情景中,出現(i)或(ii)的機率相對高,而出現(iii)的機率相對低,為甚麼呢?原因是在今年3月底時,2年相對10年的孳息曲線已經出現了倒掛,而據以往經驗,孳息曲線倒掛後平均一年美國便會發生衰退,即如按歷史平均來做預期的話,20233月底便會是出現經濟衰退的時刻。然而,由於目前高通脹的原因,衰退來臨的時間應會較歷史平均為早(因高通脹除了會增加企業營運成本、減低企業利潤,並減低消費意欲外,更會加快加息步伐),若如是,則衰退大概率會在2023年第一季前發生。在這前提下,接下來外圍經濟(尤其是美國)在中期內出現衰退已是機率不低的事件,主要不確定性只是看這衰退是在通脹不受控的情況下發生(滯脹),還是在通脹受控的情況下發生(一般週期性衰退)而已。再加上在上述因素以外,聯儲局目前正在縮表,會為資產價格帶來「估值壓縮」,在這情況下,外圍市場,尤其是歐美股市的股權資產,現在無疑並非處於適合配置的時機。

三個原因,中港股市目前屬合適配置時機

而中港這邊,情況則有所不同,我們認為中港市場已進入了適合作中長線配置的時機。主要由於(i)中港經濟先於外圍回落,在目前外圍經濟轉弱的情況下,中港經濟反有觸底回升跡象;(ii)導致中港市場走弱的風險因素已接近完全釋放,向前展望再跌風險有限;(iii)中港估值低殘,且價值化傾向限制了其跌幅;綜合以上數點,我們認為中港股票市場下行風險可控,在「經濟及政策正常化」下具有「估值修復」的空間,認為目前正是配置時機,以下將分述之。

就(i),中港經濟先於外圍回落,在目前外圍經濟轉弱的情況下,中港經濟反有觸底回升跡象

我們可看到中港經濟先於國外發達經濟體,自2021年中已率先轉弱,背後原因主要是由於國內政府自去年開始,對各行各業均推行新的監管政策,進行整頓,僱用人數不少的科網、教育行業固然首當其衝,而國內房地產亦不能幸免,民營房企紛紛爆雷 一方面,房地產產業鏈十分長,不只是上游鋼鐵玻璃水泥、下游裝修家電等均與其相關,房地產所引伸的財富效應反應亦十分驚人,中國家庭的主要資產均是放在房地產處,房地產市道不景氣,居民亦會減少消費,這亦是去年年中開始中國經濟開始轉弱的其中一個原因。而到今年,由於新冠疫情關係,令到部份地方需實施封控,經濟因而進一步轉弱。如看經濟數據,今年4月的經濟數據更是自2020年底以來最差。然而,我們看到中國經濟困境反轉的跡象 - 4月的政治局會議,其明確表示要加大經濟托底的力度,穩就業以至促進平台經濟的發展,對應在5月裡,我們看到中國政府積極行動以支持經濟 包括總理李克強所說的新舉措5月能用盡用,能出盡出、召開10萬官員參與會穩經濟、下調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多地接續放寬房地產調控政策等。而內房的銷售數據亦有見底的跡象。種種跡象表明,由於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經濟,加上行業監管政策短期內預料不會再收緊,中國經濟有機會最壞時間已過,接下來可能會逐步向好。

就(ii),導致中港市場走弱的風險因素已接近完全釋放,向前展望再跌風險有限

中港市場自去年2月以來先於環球市場下跌,而我們相信其風險因素已接近完全釋放。相較於以 MSCI 環球指數(MSCI AC World)作代表的環球指數於今年1月才見頂,高點起計才跌了22.9%;代表中港市場的 MSCI 中國指數於去年2月已經見頂,由高點跌至今年3月低點已跌了54.3%,個別板塊如恒生科技指數更從高位跌了68%。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上文第一點所說的,中國經濟轉弱及去年開始監管政策收緊所導致;另外在資金面上,早前外資對中港市場失去信心,及年初擔心中國被捲入俄烏衝突,亦是令中港市場受壓的因素,資金面上的拋售,亦令中港市場今年三月出現了由恐慌賣壓導致的低位。然而,我們判斷導致中港市場下跌的風險因素已接近完全釋放 中國經濟的基本面及政策方面,固然像上文所說,正向著對市場有利的方向發展;而在資金面方面,由於中港市場的流動性及信心危機已於3月出現,當時除了有著名賣方指出中國科網股是「不具投資價值」(uninvestable)外,亦有著名買方機構投資者清倉應對,明星股如騰訊更出現兩日跌16%MSCI中國指數亦出現3日跌16.3%的情況,故此需要出清的籌碼或貨源相信已經差不多出清,故此不論從基本面還是資金面,相信中港市場的風險因素已接近完全釋放,向前展望再跌風險相對有限。

就(iii)中港市場估值低殘,且價值化傾向限制了其跌幅,並減低了市場整體對利率的敏感度

以估值去計算,中港市場目前估值明顯十分低殘,執筆之時,MSCI中國指數預期市盈率為12.14倍,低於5年平均約1個標準差;恒生指數市賬率為0.85倍,低於5年平均2個標準差,更低於金融風暴及金融海嘯時期;低殘的估值除了代表悲觀預期已被充份反映外,更令其對加息的敏感度相對更低,一定程度避免了於目前加息週期被「殺估值」的風險。另一方面,中港市場的資產亦出現了「價值化」的現象,即由於國內政策轉變,不少行業投資邏輯由以往「成長導向」轉為現在「價值導向」以科網板塊為例,以往其投資邏輯是看重其增長,因此資本支出愈高愈好,因這代表其市佔會擴大,將來商業模式成熟並變現時利潤更高;但由於國內「共同富裕」及「阻止資本無序擴張」的政策,行業增長前景不再,其投資邏輯變成由於增長前景轉弱,行業不再增加資本支出(不再燒錢),餘下的盈利可以回饋股東。這便是所謂中港市場「價值化」的表現。在這情況下,由於投資邏輯的轉變,中港市場對加息的敏感度亦降低了 事實上,根據經典投資時鐘理論,「滯脹期」中,「防禦性價值」(Defensive Value)風格是股權資產中表現最好的板塊。

結論

故此,綜合而言,我們認為雖然環球市場面對較高的滯脹風險(筆者自3月以來已多次重申),而股權資產在此環境下,理應被低配,然而,在股權類資產中,如以地域劃分,由於上述種種原因,我們認為中港市場目前具有作出配置的價值了。

來源:經濟通

市場分析
2022年06月22日
中國 – 具支持性的政策

5月份,滬深300指數上漲1.87%(按美元計算為0.91%),恒生指數亦上升了1.54%(按美元計算為1.54%)。

中國股票市場在本月表現相對較好。儘管經濟基本面仍然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低估值限制了下行空間,而且對政府出台更多支持性政策的預期善了市場情緒。5月份,滬深300指數上漲1.87%(按美元計算為0.91%),恒生指數亦上升了1.54%(按美元計算為1.54%)。

市場疫情的關注有所減少,經過月的封城措施,國內的新病例頂峰已,現在已經回落到較低水早前的疫情期間,經濟增長受到了嚴重打擊,因此政府正取消行動限制,希望令經濟恢復增長勢頭。前經濟指標然全面疲軟,仍處於收縮區,但最新的PMI亦有所反彈。基於疫情改善,情緒和信心的恢復續。

為了進一步支持經濟,中國政治局已經宣佈了33項刺激經濟的新施,從食品和能源安全,到貨幣和財政寬,涵蓋了中國經濟的各大領域。施宣佈後對市場情緒帶來積極作用,因為切實的政策支持是市場期待已久的。考慮到目前較低的股估值,儘管短期可能會因外部市場因素而繼續出現波動,但我們仍然對中國股持積極看法

 

monthly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22日
星島日報:美國通脹受控為何重要?

週五美聯儲發聲明,承諾採取「無條件」措施指控制通脹。

通脹受控對美國所以重要,既因目前美元是「無錨貨幣」,其價值依靠信心支撐;亦因如通脹不受控,經濟運行效率將會降低

目前的貨幣系統,可追溯至二戰尾聲時,多國協議建立的「布雷頓森林體系」。該協議議定美元與黃金掛勾,35美元可兌換1盎斯黃金,而各國則以美元作為國際結算貨幣。在這階段,美元背後具有黃金支撐,實質上美元不過是黃金的代幣。然而,美元如要作為國際結算貨幣,便必須不斷出口美元給他國所用;若大量美元持於他國手上,並按上述制度兌換黃金,美國黃金儲備便會大量流失,令美元缺乏黃金支撐,倒過來令上述制度崩潰。1973年,美元便因上述問題無法解決,終要和黃金脫勾。

脫勾後,由於缺乏實物支撐,美元儲備貨幣地位有所動搖,但於1974年,沙特和美國達成了石油交易需以美元結算的協議,令美元的地位重新穩定下來。惟即使這樣,美元也已成為了「無錨貨幣」,其價值不與任何實物掛勾,唯一支撐其價值的,就是大家對美元的信心。而對美元的信心,除了來自對其作為全球霸主的科技及軍事實力的認可外,亦來自對美國經濟及美元作為價值儲藏工具的信心。

如果通脹不受控,則代表美元作為價值儲藏工具,不能發揮其應有作用(因為通脹代表貨幣購買力持續下跌),這將損及所有用家持有美元的意願,令美元地位有所動搖。另一方面,在市場經濟制度下,經濟運行如要有效,前提是價格機制能發揮作用,透過價格訊號將資源引導到社會生產最需要的地方。但高通脹的存在,會扭曲價格訊號,令價格訊號無法有效發揮引導資源的作用,減低了經濟運行的效率。這也是通脹務須受控的原因了。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singtao

 

市場分析
2022年06月21日
美國 - 令人憂慮的前景

儘管基本面仍然不理想,但本月間環球市場略有回升,主要受市場對貨幣的預期放緩,軟著陸」機會增加下振了市場情緒。

5月份,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和標準普爾500指數微上漲了0.04%0.01%,而納斯達克指數下跌了2.05%

對於長期存在的通脹問題,正如5平衡通脹率的回落所反映,市場預期通脹壓力將會有所緩解。然而,物價和生活成本仍然高,蠶食了消費者的購買力。消費者情緒據創下歷史新低,支持了這一觀點,家庭儲蓄率也下降至低於長期平均。由於消費美國經濟增長構成的大部分,消費行為的疲軟可能對經濟本身產生重大影響。

儘管美聯儲一直強調經濟將可以軟著陸,但隨著貨幣政策的全面收緊,投資市場因估值壓縮而受到影響,流動性的減少和利率的提高企業和消費者帶來了額外的負擔。因此,經濟衰退仍有機會出現,股市亦不能排不會出現進一步調整。我們對美國股市的看法沒有改變,短期內有可能出現反彈,但中期的望仍然是黯淡的。我們將避免在出現更明顯的調整,或者外部環境出現重大變化前超配美股

monthly

市場分析
2022年06月17日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十七日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十七日

 usa美國

儘管美國聯儲局加息75個基點合乎市場預期,讓美市在議息當日能小幅回彈,但市場上對經濟衰退的憂慮卻有增無減,美股次日再度大跌,道指失守3萬點關口,納指單日跌超4.7%。自年初至616日計,標指及納指分別累跌23.1%32.0%,均在技術性熊市的區間。宣佈加息當日,主席鮑威爾指其後大幅度加息將不會是常態,同時也指接下來的一次會議預料只加息5075個基點。據點陣圖顯示,當局委員們預計在今年底的聯邦基金利率中位數是3.375%,其後在2023年底進一步升至3.75%,並在2024年底溫和降至3.375%,長期利率中位數則為2.5%的偏中性水平。是次點陣圖顯示委員們對今年底的利率預期較3月時的預測出現大幅調升,6月份的中位數為3.375%,而3月時的僅為1.875%

 

在加息幅度預期有所提升下,美債利率全線上升,兩年期美國國債孳息率一度在會議前升至3.45%10年期的也曾升至3.49%水平。此外,美國30年期抵押貸款利率急升至5.78%,創1987年以來的最大一週漲幅。目前利率期貨數據顯示7月份的會議仍有幾會加息75點子,年底前利率將升至約3.5%水平。一些經濟數據也為疲弱,例如5月份零售銷售自5個月來首次出現下跌,美國6月紐約州製造業也意外連續第二個月出現萎縮。美國將公佈6月製造業及服務業PMI等數據。

euro歐洲

在週三美聯儲舉行議息會議前,歐洲央行召開緊急會議,會上指要應對歐元區債券息率飆升問題,消息雖讓歐股在當日出現小幅回升外,其後仍然維持下跌趨勢不變,英法德股市在截至週四的5日累跌介乎5.77%8.17%。歐央行在緊急會議上表示將設立一個新工具,以應對近期歐洲債市的拋售情況,該行也指將靈活運用抗疫緊急購債計劃(PEPP)的資金進行再投資,緩和區內分裂化(fragmentation)的風險,以避免新一輪潛在的債務危機。在美聯儲大幅加息的同時,瑞士央行也進行了近15年以來的首次加息0.5厘,以應對物價上升壓力。歐元區將公佈6月份PMI及消費者信心指數等數據。

china中國

本週港股表現較受外圍消息影響,自美國通脹數據意外走高後,市場特別關注美國聯儲局會否大幅收緊貨幣政策,港股反覆回落;至於內地A股方面則較為理想,滬深300指數一週上升1.65%。有報導指,中美雙方的領導人或有機會在短期內進行電話會談,消息或提升市場對兩國可能提出削減關稅的預期。另外,俄羅斯證交所宣布,自620日起當地經紀可買賣12隻在本港上市的股份,預計至今明兩年年底或可分別增至200隻及1,000隻。中國將公佈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

 

weekly

weekly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15日
星島日報:加息能壓制目前通脹嗎?

上週五,美國5CPI增幅達8.6%,高於預期,令市場對聯儲局加息預期升溫。根據利率期貨,2022年底的隱含利率,由上週四的2.91%,急升至執筆時的3.39%。那到底加息對壓抑通脹的作用有多大呢?這次又管用嗎?

加息所以能壓制通脹,主因是加息能壓抑需求,令物價上升的壓力有所下跌。透過加息,在消費者層面,儲蓄的回報有所提升,借款消費成本亦有所增加,總體消費因此會下降;在企業層面,利率上升令借貸成本上升,資本支出自然會減少,在評估項目時,利率的增加亦令企業對項目的內部報酬率(IRR)要求有所提升,令企業會投資的項目有所減少。因此,利率的增加會壓抑消費者及企業的需求,令到總體經濟中供不應求的壓力有所減輕,從而壓抑通脹,這是加息壓抑通脹的原理。

但加息對壓制目前通脹的作用大嗎?筆者認為作用相對有限,主因是本次通脹的成因起於供應端,而非需求端,加息並非對症下藥。目前全球面對的通脹,遠因起於貿易壁壘及因此而起的全球供應鏈重組;中期原因起於疫情打亂了供應鏈(如因疫情導致封港),及近年興起的環保概念令傳統能源開發減少;近因起於俄烏衝突令能源、食品供給減少。上述所有原因,均是供應面的問題,只有透過梳理供給端,令供給正常化,才有望徹底解決。然而,由於供給端牽涉太多持份者(如烏俄、傳統能源企業),梳理供給端知易行難,故此即使明知作用有限,聯儲局仍只能加息壓抑需求以應對。惟由於只要通脹仍然高企,則聯儲局仍要加息應對,在此情況下,聯儲局有不低機會持續加息至經濟承受不了的水平,令總體需求出現衰退程度的下跌才會停手。依此推論,環球經濟出現「硬著陸」的可能性應較「軟著陸」為高了。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singtao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14日
頭條日報: 揀股捉路 6月10日

頭條金融 開Live丨揀股捉路 

嘉賓: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 - 黃子燊

 

 

steven

來源:頭條日報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14日
【美股AAvengers LIVE】2022-6-13

美國CPI爆炸 美股暴跌 如何自保?造淡及防守板塊策略︱陳俊業︱納指反向︱標指反向︱SPXS︱SH︱農產品︱ADM︱AASTOCKS

美股AAvengers

嘉賓:陳俊業 Cyrus

 

美國經濟衰退下股市點走?

 

▼ Cyrus 美股暴跌自保錦囊 ▼

0:00 節目開始

1:00 美國通脹超強/美國經濟能否軟著陸

2:10 聯儲局本周議息展望

4:20 美國經濟負面因素

6:05 提高倉位現金水平仲未遲?

7:00 標指做淡?SPXS/SH;做淡納指會唔會易D?SQQQ?

11:30 其他宜提高警覺板塊?銀行板塊

13:30 大跌市下具防守性板塊:農產品/個股:ADM

17:40 醫藥板塊

21:20 疫情復甦概念/美國航空(AAL)

25:10 補充納指部署

26:30 Tesla(TSLA)/蔚來(NIO)

29:00 比較08年美股主要跌市板塊

 

美國上周五通脹數字高過預期,市場對加息同經濟嘅憂慮加深;聯儲局今個星期二三就會議息,美股係咪仲要再冧?有咩方法可以保平安?

來源:(328) 【美股AAvengers LIVE】美國CPI爆炸 美股暴跌 如何自保?造淡及防守板塊策略︱陳俊業︱納指反向︱標指反向︱SPXS︱SH︱農產品︱ADM︱AASTOCKS︱2022-6-13 - YouTube

 

媒體報導
2022年06月13日
香港財經時報:環球經濟五月擔心「滯」,四月擔心「脹」,對投資有甚麼啟示?

 

 

始自3月開始,貫穿筆者多個專欄的其中一個字眼,便是「滯脹」。而滯脹由兩部份組成,分別是代表經濟增速放緩的「滯」,和通脹升溫的「脹」。滯脹對投資部署的影響,筆者於上一期專欄已有論述。但在不同的時點,市場的擔心重點往往有所不同,有時重點是放在擔心經濟放緩,有時是擔心通貨膨脹。在本期,筆者希望分享的是,根據甚麼指標,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主要在5月擔心「滯」(經濟下行的風險),4月擔心「脹」(通脹上行的風險),及這為投資帶來甚麼啟示。

先由4月開始談起。在4月份,我們可以看到市場主要擔心的是「通脹」及由此導致的「加息」。這分別從市場的走勢、孳息曲線的型態、及利率期貨的表現可以看見。先從最直觀的市場走勢說起。在4月份,我們看到環球市場整體是下跌的,以MSCI環球指數(MSCI AC World Index)作為代表,4月份其下跌了8.14%。但如果細看的話,可以看到其走勢可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46日前,整體走勢偏弱但尚算平穩,然而在46日,聯儲局公布3月會議紀要,且有關紀要較市場預期鷹派後,市場開始進入第二階段,明顯轉弱並下跌;而在422日鮑威爾的言論鞏固了56月各加息50個基點的預期後,環球市場跌勢進一步加速從市場的反應來看,可以明顯看到市場的弱勢主要由因「通脹導致」的「加息預期」所主導,這是一個方面可以看出4月市場變化風險的來源是「通脹」。

 

從孳息曲線型態及利率期貨的走向,我們也可以看到市場於4月份,主要關注點落在通脹處。先說孳息曲線。就著孳息曲線(參見圖1),我們可看到4月份的孳息曲線和3月份的一樣,維持平坦,但較3月的孳息曲線有所上移。這其中有兩重含義。首先,就著平坦的孳息曲線,我們都知道孳息曲線平坦化代表的是經濟轉弱的徵兆。這背後原理不難理解,孳息曲線的利率,是由不同年份的美國國債利率所組成,短端的利率主要受聯儲局政策的影響,而遠端的利率則受市場影響,正常情況下,孳息曲線是較斜的,原因是愈是遠期,利率理論上應愈高,因為遠期貸款的信用風險和利率風險更高。而平坦化的孳息曲線,代表短端利率和遠端利率相當接近,這意味著加息幅度已經較大,接近了經濟能承受的極限水平,將會對經濟構成一定壓力,因此,平坦化的孳息曲線本身就是經濟轉弱的徵兆。由於3月份的孳息曲線和4月份的一樣,都是相對平坦,因此市場對經濟疲弱的預期基本沒有變化。

然而,市場對通脹的預期,卻是有了明顯變化。我們看到4月底的孳息曲線,相對3月份有所上移,而市場利率則是由聯儲局政策利率、通脹預期及經濟增長預期三者結合組成。由於經濟增長預期疲弱,這反映了市場對前景具有較高的通脹及加息預期,對應反映在孳息曲線上,便是孳息曲線上移了。

 

1:美國國債孳息曲線

4月底的利率期貨亦佐證了有關看法。我們可看到,根據利率期貨顯示,4月底時,20224月底的利率水平是2.86%,相對3月底提升了0.465%。由此可見,在4月份,市場主要的擔心是「通脹」及其後接下來的迅速加息(反應在股市上則是殺估值,尤其是殺成長型(Growth style)企業的估值)。經濟停滯並非當時主要擔心點。

2:美國3月相對4月利率期貨對比

然而,到了5月,我們可看到5月份環球市場主要擔心的是「經濟放緩」風險,而非「通脹風險」。首先,我們看5年通脹預期的話,可以看到其在5月份基本是拾級而下的型態。而如果我們看孳息曲線的話,則可看見其和4月底時一樣,仍然維持平坦,然而卻整條孳息曲線下移了。這反映市場對通脹及加息預期固然有所降低,然而對經濟增長前景仍非樂觀。利率期貨亦反映了類近的訊號,在5月底時,利率期貨於年底的隱含利率為2.738%,相對4月底時減少了0.122%,也反映了市場對通脹及加息預期有所下降,但相對擔心經濟放緩的風險。

3:美國5月相對4月利率期貨對比

4:美國平衡通貨膨脹率(Break-even Inflation Rates),反映通脹預期

 

那在投資部署上,有甚麼含義呢?我們認為,在目前高通脹、持續加息的情況下,經濟接下來主要是三種可能情景。情景一是「滯脹」,反映為高通脹,同時經濟放緩,這是最壞的情景,股債往往會雙殺。情景二是「衰退」情景,反映為通脹開始回落,但同時經濟持續放緩甚至負增長,這是較滯脹為佳的情景,因為只要通脹受控,即便經濟衰退央行也可以減息救市,開啟新一輪經濟週期。情景三是「軟著陸」情景,反映為通脹受控並下行,而經濟回到合理增長區間後不再放緩,這是最好,但也是發生機率最低的情景。

 

如果市場接下來是按情景一,「滯脹」情景定價的話,那無疑會是股債雙殺,股市更會首當其衝因為滯脹情景下,企業盈利固然會因通脹高企及經濟放緩而下跌,而估值亦會受加息影響,被壓縮至更低水平,而債券也因為要持續加息壓通脹,令其價格受壓。這情況下,股、債均非理想選擇,現金或類現金的產品會是最值得超配的標的。如果市場接下來是走向情景二,「衰退」的話,那由於在通脹受控的前提下,央行於將來某一時點會減息刺激經濟,開啟新一輪經濟週期,則在經濟有復甦跡象前還是債優於股,尤其是直接受惠於減息週期的,高信用評級長年期債券,更值得看高一線。如果接下來環球經濟是「軟著陸」情景的話,股票才會是最佳選擇了。經濟及市場接下來會如何走,尚待觀察(主要觀察點是通脹會否受控),但綜合上述,可見在機率上,並不利於股票資產(因為如上文所述,軟著陸情景發生的可能性是最低),加上美聯儲於6月已開始縮表,收回市場流動性,即使不考慮經濟放緩因素,聯儲局縮表本身亦會構成估值壓縮,不利股市表現,因此股票整個資產類別,適當地維持低配有其合理性了。然而,在環球股票市場中,我們認為中港市場中長線配置價值已經浮現,目前正處於買入時機。背後原因將於下期文章詳述了。

 

Subscribe t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