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理財有道】為何中國要推動「經濟內循環」? | Harris Fraser
媒體報導
2020年09月12日
【星島日報- 理財有道】為何中國要推動「經濟內循環」?

近期投資市場上,特別常聽見的一個詞匯便是「經濟內循環」。到底這是甚麼意思?政府為甚麼會有這樣的政策傾向?

簡要而言,「經濟內循環」就是將生產到需求都進行「國產替代」的一個過程。在中美關係破裂前,中國一直處於「全球經濟循環」,並且是這個「外循環」的重要一員 — 由於中國於勞工成本相對低廉、物流基建便利,於是吸引了部份外商來華投資,並引入了資本與技術;而由於全球供應鏈中組裝、代工等較低附加值的部份,都集中在華生產,中國亦因此變成了出口大國,並以此賺取美元,並收購境外資產(如外國品牌、高端技術等),反過來助力本國企業進行產業升級。這就是原先中國所處的「全球經濟循環」。

然而,由於中美已墮入了「修昔底德陷阱」,美國忌憚中國的崛起,並千方百計地把中國由全球經濟循環中排擠出去。就(i)中國生產成本相對低廉,美國對中國加徵關稅,以打消中國生產成本優勢;就(ii)外商在中國設廠,因而一定程度上支撐了中國就業及引入了技術,美國則聯同盟友如日本鼓勵企業回國,對中國釜底抽薪;就(iii)中國收購境外技術及知識產權進行產業升級,美國則以種種禁令禁止中國進口高科技產品及技術收購。如此一來,中國在原先的「全球經濟循環」,已變得難以立足。

在這情況下,為免中國失去經濟動力,鼓勵「經濟內循環」是最佳之策。任何產業均需要市場,既然在境外市場,不論是供應端還是需求端,均諸多制肘,不如鼓勵企業集中焦點在國內市場,從上游供應,到下游消費,所有經濟活動都集中在國內發生。如此一來,便能創造出環境讓國內的戰略產業繼續升級,並免於受外部環境擾動了,這亦是中國要推行「內循環」的底因。

singtao

 

2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

今天就開始建立長久穩固的財富。

與晉裕一起展開您的投資之旅。

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