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分析 | Harris Fraser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21日
新兴市场 – 选择性地看好个别市场

新兴市场股票在今年最后一个月略微上涨,但基本面仍然较弱,而且存在其他不利因素。在12月份,MSCI新兴市场指数只上涨了1.62%。全年来看,主要受中国和拉丁美洲市场拖累,2021年下跌了4.59%。

进入新的一年,我们的新兴市场前景基本保持不变,因为外部环境仍然具有挑战性。总体疫情情况对新兴市场经济体来构成影响,因为疫苗接种的差异有可能导致经济复苏出现分歧。由于疫苗接种率较低导致了政府对疫情控制较差,预计相关经济体将会有更多以及更长时间的经济活动限制,前景可能不如成熟市场经济体般乐观。新兴市场经济指标所反映的较弱基本面进一步支援我们的看淡观点。


通货膨胀是另一个拖累因素。全球货币政策开始收紧,美元因收益率上升而走强。这对新兴市场股票来说不是好兆头,因为强势美元往往会影响新兴市场股市的表现。另外,新兴市场国家的央行已经在年内加息,以应对其国内的通货膨胀,但这操作可能会损害当地经济,因为货币环境的收紧往往会阻碍经济复苏。在这些宏观背景因素不会很快消散的前提题下,我们对2022年的新兴市场股市保持保守看法,只对中国(在另一部分讨论)和东南亚市场选择性看好,因为这两者其疫情控制较好,面临的通胀压力也更小。

2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20日
欧洲 – 支持性的货币政策带来温和的前景

欧洲股票在今年的最后一个月上涨,尽管疫情病例有所上升,但由于临近假日季节,月底交投易清淡静,促进了其牛市表现。在12月份,欧洲STOXX指数上涨了5.37%(按美元计算为6.06%)。

虽然经济数据仍然正面,但欧洲基本面始终比美国为弱,2022年经济复苏减速,使其前景不再乐观。更重要的是,通胀仍然是一个尚待解决的问题,最新的CPI数据亦再次创下了纪录新高。尽管如此,欧洲央行是少数在通胀升温下仍保持宽松立场不变的央行之一。最新的数据按月计算已经回落,通胀高峰有可能如欧洲央行行长拉加德所指已经过去,构成的问题较少。


新发现的Omicron变种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主要病毒株。初步报告显示,虽然这种新变种的传染性更强,但症状似乎更温和,而且感染后可以对以前的变种提供更好的保护,这消息利好经济前景。即使个别欧洲政府正在重新实施某些限制,但大多数限制主要是针对那些未接种疫苗的群体,因此降低了措施对整体经济的影响。预计2022年欧洲的前景将保持相对正面适度积极,较弱的经济势头被支持性的货币政策所平衡,而对疫情的担忧缓解也应会减少对股市的下行压力。


2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19日
中国 – 预计监管压力将有所缓和

政策的不确定性继续成为投资者的一个痛点,整年回报率相对不尽如人意。尽管如此,中国市场在今年最后一个月略有反弹,上证综合指数和沪深300指数在12月份仍分别上涨了2.13%(按美元计算为2.26%)和2.24%(按美元计算为2.38%),而恒生指数则在监管政策压力下继续下滑,月内下跌了0.33%(按美元计算为0.34%)。

主要行业的指标显示环比数据继续下滑,支持中国基本面较弱的观点。房地产行业仍然是经济的最大阻力,更多的内地房企仍在等待融资条件的改善以避免违约。根据当局的声明,「稳定」再次成为政策重点, 2021年发生的诸多信用事件并非当局期望的预期结果。因此,若果政策压力一如我们预期般缓解,中国经济,尤其是受严重冲击的板块,应该能更好地复苏。


在2021年下半年,互联网行业也同样面对很大的压力。尽管监管政策对互联网板块的行业前景造成冲击,但我们认为这趋势在新的一年有可能会有所改变。参照过去的监管政策周期,科技板块的监管周期可能已接近尾声。中国当局发出的信号亦为市场带来希望,2022年政策上或会更加宽松。随着疫情应得到控制,配合预期财政货币和监管上的宽松预期,我们对2022年的中国市场保持正面的态度。

1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18日
美国 – 看好增长股

趁着假日期间,美国股市在交投淡静的背景下反弹。早期报告显示,Omicron变种不大可能引起市场构成过份的担忧,消息提振了市场情绪。在12月份,所有3个股票指数都出现了上涨,纳斯达克、标普500和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分别上涨了0.69%、4.36%和5.38%,后两者更在月内创下新高。

在落笔之时,基于其传播性高于Delta变种,Omicron已成为美国的主流病毒株。好消息是根据南非的早期资料显示,新变种病毒对医疗系统的影响有限,这同时为全球金融市场提供一定支持,因为这确保疫情不会带来过多经济封锁和限制。在新一年,我们预计全球经济的复苏速度将进一步减速,因为低基数效应将在2021年逐渐消失。纵然如此,我们认为增速仍将保持在长期趋势之上。


基于通胀率仍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下,我们预计利率将上升,因为美联储表示希望收紧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胀。有观点认为,利率上升可能对增长板块产生较大的影响,但长期利率实际上保持相对稳定,增长股的波动更可能是受到投资者的获利影响,而不是对企业前景受到的实际影响。展望未来,我们仍然看好美国股票市场,并预计在整体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增长型股票将有出色的表现。

1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14日
每周市场回顾一月十四日

每周市场回顾一月十四日 

  usa美国

美国通胀率创近40年新高,加上联储局主席鲍威尔言论鹰派,加深市场对加快加息的忧虑,不确定性让美股受压,标指及道指在截至周四的5日分别累跌0.79%及0.34%,科技股占比较重的纳指跌幅更大,同期累跌1.82%。美国公布去年12月份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按年上升7%,创下39年以来的最高升幅,数据加大市场对当局在3月份加息的预期,据彭博利率期货数据显示,今年3月的加息概率升至90%。较早前,主席鲍威尔曾表示为了遏止通胀恶化,当局将在必要时进行更多次的加息,而缩表行动也将较过去的周期进行得更快及更早。

疫情方面,有研究显示患普通感冒后生成的T细胞亦能对抗新冠病毒。尽管如此,新变种病毒Omicron的扩散速度持续加快。世界卫生组织表示,未来数周内将有一半的欧洲人口感染Omicron变种。面对疫情急剧散播情况,世界银行下调了2022年全球的增长预测,由此前的4.3%降低至4.1%。其后,国际货币组织基金(IMF)总裁表示,因应复苏放缓、通胀及供应链问题等因素,今年全球将面对更多的不确定性。市场关注将于1月26日举行的美联储议息会议和全球疫情发展状况。
 

euro欧洲

欧洲股市走势分歧,在截至周四的5日,英国富时100指数累计上升1.52%,而德国DAX及法国CAC指数则分别回落0.13%及0.67%。去年12月份欧元区消费物价指数按年升5%,创自1991年以来的新高。市场关注区内通胀情况,德国央行行长纳格尔(JoachimNagel)表示,目前的通胀前景仍有很大不确定性,如若通胀超出预期,央行或需作出货币政策方面的响应。至于有关政策利率问题,欧洲央行首席经济学家指,该行在2022年加息的可能性十分低。欧元区将公布1月ZEW调查预期,而英国将公布12月份CPI。

china中國

本周A股与港股走势不一,沪深300指数按周下跌1.98%;恒生指数则反复上涨,累升3.79%。内地通胀数据放缓,12月份中国PPI及CPI分别按年上升10.3%及1.5%,分别较前值的12.9%与2.3%有所回落。至于12月社会融资及新增人民币贷款分别为2.37万亿及1.13万亿元人民币,双双较前值下降。人民币计价出口则有所改善,12月份数据按年升17.3%,高于前值的16.6%。中国将公布去年第4季度及全年的GDP数据,另外也会公布固投、生产与零售等数据。

 

 

1

1

市场分析
2022年01月07日
每周市场回顾一月七日

每周市场回顾一月七日 

  usa美国

环球股市于新一年开局未如理想,美股在截止周四的首一个星期走低,标指累跌1.47%、道指跌0.44%、科技股占比较重的纳指跌4.2%。美市下跌,市场归因于美国联储局释放加快「收水」讯号。美联储公布12月份会议纪要显示加息或比预期更早,也可能随后跟上缩表。其后圣路易斯联储主席布拉德(Bullard)表示,联储会可能最早3月开始加息,然后将缩减资产负债表。据彭博利率期货数据显示,3月份加息概率升至接近80%,市场忧虑加息步伐加快或对经济构成压力。反映市场恐慌情绪的VIX指数曾升至21.06水平。

经济数据方面,美国最新公布的首次申领失业救济金人数有所上升,但仍贴近历史低点,12月ADP美国企业新增就业人数则是7个月以来最多。纵然如此,12月份ISM美国制造业及服务业指数分别报58.7及62.0,两者均较前值及市场预期低,反映经济活动动力有所减弱。美国联储局主席鲍威尔的连任提名听证会将定于1月11日举行,布雷纳德的副主席提名听证会也将于1月13日举行。此外,美国将公布CPI、零售销售、密歇根大学市场气氛数据以及经济报告褐皮书。

euro欧洲

欧洲股市相较美国理想,在踏入2022年后的首四日,英国富时100指数累升0.89%、德国DAX升1.05%、法国CAC升1.35%。因俄罗斯通过乌克兰的一条关键管道的输气量有所减少,欧洲基准的下个月交付的天然气一度涨价20%。除了天然气价格,市场也关注欧洲地区通胀情况,德国公布的12月份CPI按年升5.3%,高于预期亦较前值为高。欧洲央行管委Kazaks指,若果通胀前景恶化,央行将会采取行动。而另一管委德加洛(FrancoisVilleroydeGalhau)则料欧元区通胀已接近顶峰。欧元区将公布失业率及Sentix投资者信心指数等数据。

china中國

进入2022年,港股及内地股市走势略有分别,沪深300指数持续数天回落,按周累计跌2.39%;港股恒指则主要在周五反弹,扭转全周弱势,按周计升0.33%。数据方面,12月财新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PMI分别报50.9及53.1,均相较11月份数据改善。国家总理李克强敦促加大减税降费的力度,对服务业与其他受疫情严重影响的领域提供特别支持,确保首季度经济能平稳成长。中国将公布12月份CPI及PPI数据。

 

weekly 0107

weekly 0107

市场分析
2021年12月31日
固定收益 – 注意久期和信贷品质

随着全球众多央行预期通胀将持续,货币紧缩已成为共识,市场继续对预期加息的影响进行定价。在11月份,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指数、美国高收益和新兴市场美元债券分别下跌了0.29%、0.97%和1.07%,而美国投资级别债券则勉强上升0.06%。

美国和欧洲的最新通胀数据仍然远远高于长期目标水平,供应链问题可能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此情况将推动环球央行行动,预计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在执笔之时,利率期货显示市场预期美联储在2022年加息2至3次,除了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以外,期望其他央行也会采取同样策略,以试图阻止迅速飙升的通胀。
这令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变得困难。在未来加息的预期下,目前利率风险为首的下行风险较高。若然需要投资于固定收益市场,我们继续维持「高收益优于投资级别」的观点不变,但投资者亦需要留意2个重点。应该尽量降低久期,以减少利率风险。信贷品质同样重要,因为流动性条件收紧、财政刺激措施缩减以及经济放缓都会对较弱的公司构成风险。

市场分析
2021年12月30日
日本 – 边境再次关闭

11月份,日本市场与全球市场同步回落。与其他全球市场一样,对Omicron变种的恐惧使市场在月底下跌。日经平均指数下跌3.71%(按美元计算为2.87%),而东证指数也下跌3.64%(按美元计算为2.80%)。

日本经济仍然喜忧参半,虽然最新第三季度的GDP增长萎缩程度超过市场预期,但PMI有所改善,这或能支持日本经济追赶其他己发展经济体的看法。另一个能支持日本的数据为当地的通胀,最新数据继续显示日本的通胀有限,与世界其他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容许日本银行可以在更长的时间维持目前的宽松货币政策,支撑股市估值水平。
然而,日本市场因疫情的意外重新爆发而出现震荡。随着政府宣布封关,原来预期来自旅游和服务业的复苏动力可能会再度延后。尽管自民党领导的政府早前已推出了财政刺激措施,但没有确凿的迹象显示此趋势将持续。因此,我们对日本市场的展望仍然较保守,在对新的变种病毒有更好的了解之前,短期的阻力仍然存在。我们将对日本保持中立,因为预期疫情忧虑将与宽松的货币政策相互抵消。

市场分析
2021年12月28日
新兴市场 – 持续的风险因素

一系列负面消息冲击着市场,尤其是持续的通货膨胀和疫情的死灰复燃是大的痛点,这影响了新兴市场的前景。在11月,新兴市场股市与环球市场同步下跌,MSCI新兴市场指数下跌4.14%。

短期前景仍然低迷,一年来的不利因素并没有消散,个别地方更出现恶化。疫情成为市场的首要问题,新发现的变种拥有大量的变异,这令其在感染性和严重性上存在更多的不确定性,市场亦忧虑Omicron能避过疫苗效果。考虑到新兴市场整体的疫苗接种率较低,基础设施较弱,如果随后可能爆发的疫情没有得到控制,该病毒可能会对新兴经济体造成更广泛的破坏。
疫情的重新出现也增加了高通胀持续的风险。随着控制疫情的措施更趋严格,预计供应链的问题或会持续下去,这可能会进一步推高目前的高通胀情况。同时,美国收紧货币政策成为现实,美元有望走强,新兴市场经济体可能会面对未来加息和资本外流的压力。在Omicron变种的不确定性尘埃落定之前,我们在短期内继续对新兴市场股票持保守态度,在不确定性减退后,或可以留意个别对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这些市场有机会在新的一年看到进一步的复苏。

2

市场分析
2021年12月24日
欧洲 – 关注新变种和通胀

对供应链问题解决的预期也给市场起了提振的作用。然而,新冠疫情意外地以高度变异的Omicron变种的形式再起,加上对通货膨胀加剧,STOXX 600指数在月底大幅下跌,11月份下跌了2.64%(以美元计算为4.56%)。

经济基本面仍然积极,但通胀保持强劲,最新数据达同比4.9%,为近年来的最高读数。与其他全球央行相反,欧洲央行仍然坚定不移地维持「过渡性通胀」的看法,承诺在经济复苏时维持欧元区宽松的货币政策,应能为市场提供进一步支持。然而,因为持续的高通胀能够损害经济发展,如果供应链问题和能源危机仍然存在或会为股市带来风险。
疫情方面,在感染人数攀升和新的病毒株出现下,个别欧洲国家重新启动了封城措施,这可能会打击消费者的情绪,从而影响当地的经济增长。至于全球疫情的再次爆发可能会通过扰乱更多的供应链,令目前较高的通胀持续,有可能会迫使欧洲央行在一个不理想的时间收紧货币政策,进一步打击股市。欧洲股市在短期内存在更多阻力,我们建议投资者在科学界正在对Omicron变种的潜在影响进行调查期间应谨慎投资。
2

Subscribe to 市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