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報導 | Harris Fraser
媒體報導
2021年02月09日
星島日報: 三種心態 有助提升投資績效

本期想談些較輕鬆的話題,就是投資心態。投資中,有三種心態我覺得對能在市場上盈利是相對重要的,在這裡分別談談。

第一種心態是要「樂觀」。這裡說的「樂觀」不是指「盲目樂觀」,而是一種信念,相信世界明天會更好,不論順境逆境,人類總是會找到方法去適應並進步,好公司總會不斷自我優化,更好地服務客戶,並產生價值,帶動股價提升。根據個人的觀察,一個長期的悲觀者,由於總會用抱有懷疑的眼光看待一切,不相信問題最終能夠解決,甚至將負面因素無限放大,故此長期傾向持有現金甚至造淡,這正好違背了市場長線總會上升的大趨勢,因此將難以在市場中上有所獲利。
 
第二種心態是要「願意認錯」。在市場上,投資者總是面對著無數未知,很多時候只能根據已有的資訊去推敲並做出判斷,這樣當然有機會犯錯。在市場上,如果犯了錯誤,堅拒認錯,與市場對著幹是最無謂的選擇。例如在早前的油市跌浪,個人相信在油價可能反彈,具有一定值博率,故此便以「注碼控制風險」的形式,建倉博反彈。但最後油價已跌穿我們定下的止損關口,證明筆者原先的看法是錯。在此情況下,筆者能做的只有認錯及平倉了。在市場上,盈/虧的「真相」比起看法是否正確的「尊嚴」更為重要。
 
第三種心態是「願意承擔風險」。在市場上,不承擔風險或不確定性,便不會有回報。正如最近環球市場的升市,基本上在疫情及流動性稍有好轉端倪時,市場便開始了「估值修復」之旅,好股回復的速度則是更快。如果等到一切都確定,不確定性消失的時候,估值也已修復得「七七八八」,利潤空間也變得相對有限了。
 
綜合以上,是個人對投資心態的一些體會了。

黄子燊: 星島: 三種心態 有助提升投資績效

刊出日期: 2020年2月9日(星期二)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兼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

媒體報導
2021年02月05日
東網: 黃子燊: 快手科技開市升幅少過呢個幅度可追入…

港股今(4日)走勢反覆上落,暫跌30點,報29,276點。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兼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表示恒指繼1月升浪後回調,最近有所反彈,惟北水臨近農曆新年將停止南下,導致港股於新年前走勢偏弱,預料恒指在新年前將徘徊在28,600點至29,400點區間。

他看好科網股仍有爆發動力,尤其看好阿里巴巴(09988)及京東集團(09618),阿里的雲計算業務首次轉虧為盈,另有傳螞蟻集團已與監管機構達重組協議,政治不確定性逐漸消除,加上其股價落於美團點評(03690)及騰訊(00700),相信股價已消化所有壞消息,若港股通宣布北水可買入第二上市的股份,其股價向上空間十分大。
新股熱潮不斷,於周五(5日)掛牌的快手科技(01024)一手中籤率僅4%,認購500手才穩獲一手。他表示看好股份業務,視頻用戶市場龐大且有增長空間,公司未來業務轉型至直播電商亦是潛在亮點,而快手及抖音均屬於行業龍頭,行業上市的稀缺性為其中一個炒作理由。
他續指,短線參考京東健康(06618),快手有望上市後可迅速納入指數,對於沒有成功中籤的散戶,他認為若開市升幅少於3成,便可追買股份。

來源: 東網

媒體報導
2021年02月02日
星島日報: 港股會因過熱轉勢步入熊市嗎?

恒指自2021年初一度急升,最多曾升10.75%,然後升幅收窄,最後只升了3.87%。不少朋友可能會聯想起2018年1月的市況。2017年港股個別舊經濟板塊,於中國經濟復甦的背景下行牛市,而港股大市則於2017年表現一般。但17年12月,大市突然從約28,000點的水平,直奔往1月底時33,400點的水平,不到兩個月指數便升了19%,其後便一路跌跌不休了。而今年情況亦類同,2020年港股個別板塊如互聯網、消費相關板塊表現優異,大市卻乏善足陳,於今年1月便突然爆上,情況猶如當年。但港股會否就此「炒爆」?我們看法是不會。

第一個原因是預期2021年,環球仍處於相對寬鬆的貨幣環境。美國利率期貨顯示,目前市場預期美聯儲於未來一年調高政策利率的機率極低,這已經是相對2018年的一個顯著分別 — 2018年時,環球是處於收水格局。在這情況下,由於環球資金寬鬆,資產價格下行空間相對有限,港股向上或橫行的機率相對較高。

第二個原因則是今年正是港股進入盈利復甦期的第一年。據彭博預期,港股整體盈利預期於2021年增長21%,新經濟板塊盈利預期則增長47%(2020年:9%);舊經濟板塊則增長16%(2020年:-12%),由於本年正是盈利恢復元年,故此即使目前部份板塊估值較高,仍可以透過業績消化估值。另一方面,由於大市整體盈利趨勢仍然是向上,因此出現熊市的機會較低。

第三個原因則是和融資餘額有關。除了2018年,港股於2015年亦有「炒爆」,主要原因是A股暴瀉,港股跟隨。當年暴瀉原因和A股場內及場外槓桿過高有關,令股價一旦下滑便觸發下跌連環。但目前國內兩市的融資餘額佔總市值比,遠低於2015年,在此情況下,因過度槓桿而令中港市場轉熊的機會也不高。綜合以上,我們目前比較傾向如港股回調即屬買入機會了。

黃子燊:港股會因過熱轉勢步入熊市嗎?

 

刊出日期: 2020年2月1日(星期二)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兼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26日
星島日報: 簡談投資投機心態的分別

近期市場暢旺,本期打算淺談投資投機心態的分別,以免投資者做錯決定。

甚麼是投資者思維?投資者思維著重於對公司價值的理解,看重的是企業本身,市場只是一個給他可以買進股票的地方。「企業為主,市場為次」。投資者相信企業本身有其價值,透過了解企業的業務、前景、潛力及財務狀況,可以估算出其價值。當公司的股價低於投資者心中公司的價值時,他便會買入並持有。投資者看重的是公司的長線發展,利潤來源是企業發展帶來的盈利增長與估值提升。投資者在心態上,更接近一個提供資金的企業家。

甚麼是交易者思維?交易者著重的是市場本身,卻不那麼著重公司本身的營運。「市場為主,企業為次」。在交易者角度看來,股票與其說是投資公司本身,不如說是一個可供交易的工具。交易者著重於對市場行為的理解多於對企業本身,例如資金追捧哪個板塊?市場有哪些未被 price-in 的預期?在交易者看來,公司營運本身並不重要,市場對公司怎麼看才重要。如果說投資者心中的利潤來源是企業發展帶來的盈利增長與估值提升,那交易者心中的利潤來源,就是把手上股票以更高價賣予其他市場參與者。所以相比理解企業,理解市場想法對交易者更為重要。

如果你對一支股票,自我定位是一個投資者,又深信對公司的研究夠徹底,那你就應該秉持著投資者思維,「看價值,不看價格」,不要因為股價的波動而影響對公司的看法,那就避免了在股價下跌時錯誤地過早賣出,享受不到公司日後的升幅。相反,如果你的定位是一個交易者,那就應該秉持著交易思維,「看價格,不看價值」,不要把市場吹捧的概念當真,在股價下跌時反而加倉,把自己當成了投資者,令到「短炒變長揸」的悲劇發生了。

 

黃子燊: 星島日報: 簡談投資投機心態的分別

刊出日期: 2020年1月26日(星期二)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24日
香港財經時報: 2021投資中國的思路與展望(二)市值比重追落後行業是增長潛力板塊|投資筆記

上期跟大家談及在宏觀層面上,我們對投資中國的思路。簡要而言,就是:

  1. 隨著中國發展,整個經濟結構將會和美國愈來愈相像,在其中會產生出投資的機會;
  2. 就著中國自身的發展,亦會出現投資機會。那到底沿著這兩個思路,哪些產業或賽道值得我們注意呢?

第三產業比第二產業值得關注
根據上述思路,如果要選擇行業,以服務業為代表的第三產業,比以製造業為代表的第二產業更值得關注。參考經濟發展史,一個經濟體愈是成熟,第三產業愈是發達。以美國為例,第三產業於本地生產總值中的比重佔超過80%,第二產業則佔少於20%;而中國的本地生產總值中,第三產業佔比約50%,而第二產業的佔比約40%;如果中國的經濟結構和美國愈來愈類近,意味中國接下來第三產業的成長率會遠高於第二產業。這是第一個結論。

部份細分行業有追落後空間
那如果要細分哪些行業值得部署,有哪些選擇呢?美國資本市場的市值分布也可以給我們一點啟示。橫向比較標普500指數、滬深300指數及恒生綜合指數,及不同行業於指數中的市值佔比,則會發現有部份行業於中港股市中的市值佔比均低於美國(意味從資本市場角度來看,有關行業較不發達)。

佔市值比例偏低行業或追落後 
如果中美經濟結構趨同,資本市場上不同行業的市值比例,亦應該接近。這些目前佔市值比例偏低的行業,隨著中國經濟結構向美國靠近,接下來便有追落後的空間。那有哪些行業是處於這樣的情況呢?大家可以參考下圖:

2021投資中國的思路與展望(二)市值比重追落後行業是增長潛力板塊|投資筆記

市值比重相對落後的行業
上圖中,有「紅色」的行業,便是市值比重相對落後的行業,而就相關行業,我們亦舉了有關的企業例子。無獨有偶,相關行業亦正正是近期產出最多「牛股」的板塊。近年熱炒的股份,如小米集團、比亞迪電子、明源雲、微盟集團、藥明康德,以至騰訊、維達國際等,均是出自上述行業。這也反過來印證,由於中國經濟結構正向美國的方向趨同,市值落後了的板塊,正正是接下來高增長潛力的板塊。

互聯網 + 消費,未來牛股盛產地
而我們觀察中國自身的發展,則認為互聯網及消費板塊,將會是未來不少牛股的盛產地。就互聯網板塊,對標其他發達國家,中國的網民規模及互聯網普及率尚未見頂,截至2020年,中國網民規模為9.04億,互聯網普及率為64.5%;而美國的互聯網普及率則為85.8%,這意味著中國的互聯網市場整體尚有提升空間,這將為有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養份,造成「水大魚大」的情況。

互聯網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由於疫情的影響及科技的普及,消費者生活行為加速線上化亦是一個難以逆轉的大趨勢,人們的行為由線下往線上遷移,除了代表線上流量會增多外,亦代表人均在互聯網花費的時長會增加,這亦利好互聯網產業整體的發展。另一方面,通訊技術的迭代亦會令互聯網技術能應用到更多場景處。例如通訊技術由 4G 發展到 5G 甚至 6G,則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概念,便會由「技術上的可能」變成「現實」,這亦會令互聯網的滲透率進一步提升,利好相關產業發展。

消費相關行業利好 
而就消費相關板塊,我們亦認為是未來中國的結構性增長的機會所在。消費的增量和人均收入增速息息相關,而根據經濟數據,中國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維持高單位數的增長(2019年增速8.9%),這無疑利好消費市場的發展。另一方面,中國具有高消費意願的,15至34歲的人口,已高達3.96億人,超過美國的總人口,而且收入還在不斷提升,這亦利好消費相關行業的發展。

「內循環」鼓勵將消費力留在國內
而參考經濟發展規律,當一個經濟體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超過10,000美元時,由於國民於滿足基本生活需要後,有更多金錢可供消費,故此便會有大量的本土消費品牌興起,一如1960年代的日本,自1960年人均 GDP 高於一萬美元後,便有大量日本品牌冒起一樣。

「需求側改革」釋放消費潛力
除此以外,國內推行的一連串政策亦利好消費板塊,如「內循環」鼓勵將消費力留在國內;房住不炒壓抑樓價,令國民的新增收入不被房價侵食,並可以流入消費板塊;「需求側改革」釋放消費潛力等,均利好消費產業。如投資者要挑選產業或個股,也不妨循以上思路出發了。

 

來源: 香港財經時報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20日
東網: 黃子燊: 恒指短線阻力位為30700點 港鐵未許樂觀

恒指周三(20日)開市繼續勢如破竹,恒生指數一度飆341點,見29,984點的20個月高位。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研究部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指1月有望衝破30,000點,短線阻力位為30,700點,支持位為28,800點。

他解釋,大市主要由北水支持,從環球角度而言,美元轉弱有利新興市場,包括港股;從投資者角度來看,港股估值及市盈率偏低,相反其他國際指數不斷破頂,反映港股有追落後空間;資本市場愈來愈進步,美國打壓中資企業,導致更多美國掛牌的優質中概股回港第二上市,吸引北水買貨。

吉利汽車(00175)曾飆升近9%,他認為是源於其母企與百度及騰訊簽署合作協議,圍繞着電動車及智能座艙展開合作,吉利汽車現時股價與市場預期接近,未來趨勢將繼續炒作電動車股,相信有上調空間。

另一隻藍籌股港鐵(00066)發盈警,股價受壓,暫跌3%,他並不看好股份前景,一來疫情嚴重打擊客流量,二來股份表現與本地經濟息息相關。投資者與其憧憬其地產業務復甦,倒不如選擇一些以房地產為核心業務的股份。

他目前看好人瑞人才(06919),周三開市升幅近20%,公司主要幫助客戶招攬靈活用工,即彈性替客戶尋找兼職、臨時工等短期替代性或針對項目而設的崗位,客戶層面大多數是科網公司,惟需留意股份的資金流動性不高。

來源: 東網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19日
星島日報: 為甚麼 SaaS 概念股廣受市場追捧?

過往一年,市場對 SaaS 股十分追捧,為甚麼 SaaS 股會這麼受追捧呢?

SaaS 是 Software as a Service 的簡稱,中譯軟件即服務。名字好像很深奧,但日常我們用到的不少服務都是 SaaS 服務,例如 Google Docs,把 word 的功能放到了網上去,例如 Zoom,用戶不用在本機安裝軟件,連到網便可以參與 Zoom 會議,這些都是 SaaS 的例子。淺白地說,SaaS 可以理解成把軟件裝了在雲端,使用者只要有網絡,便能連接使用(等如閣下不論用手機還是電腦,只要上到網,便能用 Google Docs 一樣)。

相對傳統軟件,SaaS 對用家的好處在哪呢?首先,SaaS 對硬件的需求大幅降低,因為 SaaS 服務下軟件是裝在雲端而非主機,企業或個人無需為了軟件而升級硬件。其次,SaaS 服務只要有網絡便可以使用,沒有綑綁主機,在移動互聯網發達的今天,這無疑對用家更為方便。第三,SaaS 是按需付費,需求多了,用家便多付些;需求少了,便少付些。例如一家企業,付月費訂 SaaS 服務,多聘請了員工,便多付一個帳戶的月費;員工離職了,便可以不付。傳統軟件則做不到這一點。加上 SaaS 服務下,軟件裝在雲端,更新維護由銷售方處理,用家不用負責,這又是一個利好用家之處了。

那對國內的 SaaS 企業,投資者又喜歡它們甚麼呢?首先,不少西方企業已經用實踐論證了 SaaS 的商業模式是可行的(如Adobe),且市場廣闊;其次,SaaS 對企業來說,一旦成功獲客且客戶持續使用一段時間,用戶黏性會愈來愈強,便能為企業帶來穩定的重複性收入,這種模式較一次性賣軟件值更高估值;第三,中國軟件盜板問題較西方嚴重,以至不少公司開發了軟件但不能收足費,在 SaaS 的情況下,這種情況也大大改善了(正如盜版得了 Microsoft office,但盜版不了 Google Docs 一樣)。明乎此,則不難理解為何市場如此喜愛 SaaS 了。

黃子燊:星島日報: 為甚麼 SaaS 概念股廣受市場追捧?

來源: 星島日報

刊出日期: 2020年1月19日(星期二)

欄名:理財有道

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高級投資分析師黃子燊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19日
華富財經: 晉裕錦囊 – 2021年1月美股投資簡報

美股模擬組合

晉裕錦囊 - 美股模擬組合 202101

美股模擬組合表現 (自成立):

美股模擬組合表現 (自成立):

 

美股模擬組合概覽:

1) 本金︰100萬美元

2) 成立日︰2020年4月1日 (標普500指數:2470.5, 道瓊工業平均指數:20943.51)

3) 投資對象︰主要投資於美國上市的股票,另不多於10%比重於環球股票或其他衍生工具

4) 投資目標: 通過投資於具有合理風險管理的美國股票投資組合,實現長線資本增值。

組合經理評論:

隨著新冠疫苗在全球陸續應用,加上市場憧憬美國新政府的經濟刺激政策,投資情緒進一步向好下,美股三大指數均延續漲勢。晉裕美股組合跟隨大市上漲,按月升2.60%,組合內持有的10隻股份中,共有7隻錄得升幅,其中表現最好的股票是Zscaler (ZS US),按月上升了28.22%。Zscaler上升主要是因為受到亮麗業績所支持,其2021財年首季收入按年大幅上升了52%。至於組合內錄得第二大升幅的股票是我們長期持有的Roku (ROKU US),按月升13.1%,根據NPD的每週零售追蹤服務數據,Roku TV去年在美國和加拿大的市場佔有率分別為38%和31%,均排行第一,顯示其市佔率的優勢。

市場展望方面,我們認為大市短線上主要由市場情緒所主導,而在疫苗陸續在全球接種,以及市場憧憬復甦步伐將有所加快下,目前市場氣氛十分熾熱,若不是有突如其來的負因素出現,預料樂觀的投資氣氛仍可繼續推動股市向上。在大市持續走高的同時,我們認為其下行風險也漸次提高,如標普500指數的預測市盈率約22.8倍,高於過去5年平均的18.8倍,顯示目前股市估值已不算是便宜,我們將提高應對市況逆轉的準備。簡單說,在熾熱的市場氣氛下,投資策略上宜順勢而行,不宜對著幹,但需注意風險控制。

倉位調動方面,我們在12月31日分別賣出Amazon (AMZN US)、Zscaler (ZS US)、Adobe (ADBE US)及The Trade Desk (TTD US),其中Amazon由組合建倉日起已經持有,至賣出時其回報率已達70.73%。而在賣出4隻股票時,我們繼續運用4維選股法進行選股,在同一天,我們使用4維選股法加入了4隻股票,當中Apple (AAPL US)是能力型選擇,Teladoc Health (TDOC US)及Biontech (BNTX US)是潛能型選擇,而CrowdStrike (CRWD US)則是改善型選擇。

Teladoc Health 及Biontech 均屬我們看好2021年醫療及生物科技板塊的選擇,而這兩隻股票均具有潛能型的特質。Teladoc Health 為一家遙距醫療公司,提供針對性治療方案,治療重點放在降低治療成本與方便病人及醫生。在較早前和Livongo合併後,預料企業效能將有所提升,有望在未來十年增長10倍 。另外,BioNTech是德國一家生物技術公司,主要業務為開發和生產針對特定患者的治療嚴重疾病的有效免疫療法。因基本面理想,創新仍在繼續,相信獲得資金應不是問題,2021年前景仍然非常樂觀。

至於Apple (蘋果)是能力型的選擇,由於其IOS平台系統的獨特性,加上品牌用戶忠誠度及產品黏性極高,使得其擁有非常高的定價能力,預測股本回率達到87%。市場預計蘋果在12月的iPhone出貨量為540萬部,雖然數字較11月份下降,但卻預期能錄得按年逾70%的增幅。另一個令我們改觀的原因是,有消息指蘋果正進軍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並計劃在2024年開始生產,當中還可能包括自行研發的電池技術,因此觸發我們對蘋果的估值重估。

最後,CrowdStrike (CRWD US)是四維選股中的改善型選擇。作為科技進步的守衛者,提供網絡安全平台的CrowdStrike,其重要性與時並進。CrowdStrike最近宣佈完成收購另一間網絡安全服務公司Preempt Security,股價受到支持之餘,企業前景展望也更為看好。CrowdStrike早前公佈截至10月底止的第三季度業績,收入按年增長了86%至2.325 億美元,而其年度經常收入也創了1.17億美元的新紀錄,若按非通用會計準則,期內更扭虧為盈,整體數據反映企業盈利前景正在改善。我們預料股價有機會在短期內受到支持。

來源: 華富財經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19日
InvesTalk - 港股開市Talk 2021年1月19日

很高興我們的投資策略師 陳俊業(Cyrus) 受邀請出席19-1-2021直播節目《InvesTalk.講投資  港股開市Talk》,分享投資市場觀點!

隔晚美股假期休市,之不過呢排北水咁勁,港股成交又大,29000點有無機會先?《港股開市Talk》今日有新嘉賓 陳俊業 上嚟,當然要問 Cyrus對大市睇法啦!

2:37 [范巧] 港股開市最活躍股份
北水橫掃小米(1810) 北水強,
南水亦不弱 中美關係越惡化,
港交所(0388)愈越受惠
資金似乎橫掃晶片股
8:34 恒生科技指數成份股表現
10:33 農夫山泉(9633)飲料業務價量齊升
滙控(0005)憧憬盡快恢復派息
22:48 [嘉賓] 陳俊業登場:恒指一月強勢唔好睇太淡
28:52 小米集團(1810)
31:10 拜登就職對投資市場影響
34:35 受制裁 VS 北水流入
36:43 小米值得考慮部署
38:05 港交所(0388)
41:17 吉利汽車(0175)
44:56 比亞迪股份(1211)
46:00 Tesla(TSLA)
49:24 SaaS股/微盟集團(2013)
54:00 信義光能(0968)
56:06 網龍(0777)
57:29 銀河娛樂(0027)
1:01:12 信達生物(1801)
1:04:00 江西銅(0358)
1:06:18 BioNTech(BNTX)
1:07:49 星盛商業(6669)/物管股
1:10:52 醫渡科技(2158)
1:12:28 京東健康(6618)
1:13:10 Teladoc Health (TDOC)

媒體報導
2021年01月16日
香港財經時報: 2021投資中國的思路與展望(一):決定投資部署走向先了解兩個問題|投資筆記

轉瞬間,2021年已經過了半個月,相信不少戰友在這段時間收穫頗豐。在這裡,筆者希望分開兩期,和大家分享一下對中國投資的思路。

2020年,中國經濟料錄正增長

先從宏觀層面談談中國的經濟近況和其短線展望。根據我們一直追蹤的數據,2020年全年,中國經濟最壞的情況發生在2月和3月(因為疫症的關係,多地封城停工),而自4月開始,中國經濟已開始逐步恢復。在5月開始至12月,中國經濟已經連續8個月擴張。

而根據我們監察的不同經濟指標,包括固定資產投資增長、出口總額、工業增加值同比及國內商品房銷售等,中國截至11月,上述提到的各個範疇的產出值已高於2019年全年,只是零售消費表現略為疲弱。在不同數據印證下,我們相信中國 GDP 於2020年能有正增長,GDP 增長幅度約為2%。

未來五年,中國仍為高增長經濟體

而就中線中國經濟的表現,我們的看法也相對樂觀。我們認為,中國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其中一個可以參考的經濟體是南韓。南韓與中國一樣,都屬於後發型經濟體,先以中低端工業起家,然後逐步向高端工業以至文化產業發展。

如果以人均收入作參考,嘗試對標中國和南韓的發展階段,則2020的中國大概等於2001年時的南韓,而參考南韓在這段時間的 GDP 增長率,則約為5.5%,因此我們估算未來數年,中國GDP增長率亦會處於相若水平。而由於2020年的低基數效應,我們相信中國於2021年的GDP增長將約為8.1%。而由於預料經濟將大幅反彈,故此我們預期2021年不會有任何降準、降息,貨幣政策會維持中性,財政刺激力度亦會弱於2020年。

兩個問題,決定投資部署走向

而就著投資中國,由於我們的想法偏向長線,故此我們會留意結構性增長的機會。但在找出這些結構性機會前,我們要自問兩個問題:

  1. 面對國際間複雜的政治環境(尤其是來自美國的挑戰),中國未來五年的主要精力,仍然是放在發展經濟上邊嗎?

  2. 如果中國未來十年的主旋健仍然是發展經濟,哪些產業和賽道值得我們留意?

中國未來五年,主力仍為發展經濟

就第一個問題,我們的答案是「是」,即中國未來五年發展的主要精力,仍會集中在發展經濟上邊。從剛於去年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可見端倪。有關文件除了明確提出2035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中等收入群體顯著擴大」外,如果做一個詞語頻率統計,我們亦可看到「發展」兩字,仍然是該文件提及最多的詞語,全文共提及196次。

「十四五規劃」

而「安全」二字,由於外部環境原因,相比「十三五規劃」,該詞語提及的頻率雖然大幅上升,由提及46次增加至66次,然而,其詞頻仍遠少於「發展」。而第三至第五多的詞語則為「改革」(49次)、「創新」(47次)及「科技」(36次),因此綜合來看,中國的未來發展重心仍然是放在經濟上邊的,這是中國市場具有投資潛力的主要前提。

對標美國產業結構,尋找投資機遇

那第二個問題,就是如果中國未來五年的主旋健仍然是發展經濟,哪些產業和賽道值得我們留意?我們覺得主要可以對標美國。簡要而言,我們做了相關研究,從經濟發展規律的角度看,不論是歐洲(如法國、芬蘭)還是亞洲的經濟體(如日本、南韓),隨著其經濟發展愈來愈成熟,其產業結構與美國會愈來愈相似。我們相信中國的發展也不例外。若是這樣的話,到底有哪些產業或概念將迎來結構性增長,並可以投資呢?我們在下期文章再談。

來源: 香港財經時報

Subscribe to 媒體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