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懂得孩子的天赋可以为父母提供所需的知识而有效发展孩子的才能?
著名高尔夫球手 Tiger Woods, 国际象棋世界冠军Bobby Fischer , 这些名人都是在他们年轻的时候已经在相关的领域有着出色的表现。 到底他们的成就是靠天生的能力还是后天的培养?
这是一个颇受争议的话题。有部分人觉得天生的优势是普通人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能达到相同的领域。而有部分的人认为是成功的要诀是取决于背后付出的时间和汗水。著名高尔夫球手 Tiger Woods 就是其中一个例子,他从小就和高尔夫球结下了深厚的缘源同时也拥有非凡的运动天赋。 他在两岁时就懂得打高尔夫球,被誉为天才儿童。 当同龄的小朋友还停留在扔球的阶段时, Tiger Woods 早已掌握了不同的技巧和取得不同的奖项。 那他到底是天才还是「赢在起跑在线」?
书本Outliers: The Story of Success, 作者Malcolm Gladwell 就这问题提出争议。 成功的要诀是肯付出时间和努力,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不同范畴取得不错的成绩。天资的差距只是在起跑点上的高低,不能代表终点之前的结果。天资的优势之处或许可以令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省些力气,但却不能保证每一个人都可以靠它不劳而获。调查显示如果一个人拥有不同的天赋,例如音乐,运动,数学等,而另一个人付出加倍的努力和时间也可以拉近当中的差异。换句话说,任何的天赋都可以被超越。
另外有研究指出,人在出生时已经具有相关的天赋或是脑部已朝某领域开发,只要加上适当的培养,这将使效率提高,可以事半功倍。 这不仅仅指的是身体构造上的一些遗传, 而是包括对数学,科学或音乐的天赋或敏感度已经存在个人的基因内。以创造力为例,在艺术或音乐领域里,拥有创作力的天赋是非常重要的,这可是能从脑部看到的 — 部分人在基因上使大脑构造更倾向于创造性思维。这不代表其他人缺乏相关的创新思维,只不过这些人的构思来得更加自然,更加突出。
根据赫尔辛基大学在2013年的报告指出,其中一个特定的基因簇与音乐创作力有关而形成脑部可塑性。可塑性令到大脑可以通过自身分解并形成新的神经回路而重新排列脑细胞。创作力正是指大脑能从一大堆神经网络中建立不同层面的渠道和联系。
如果基因中早已显示人体某种天赋,是不是在年龄较小的时候提早知道相关的天赋会有一定的优势,从而加强培养?又或者家长已经知道他的小孩在某方面不擅长,兴趣比较低或者不享受当中的过程,家长便不应强迫小朋友或违背他们的意愿,而是要因应小朋友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做调整。 不然,不但小孩难以成功,更可能伤害了他们的自信。因材施教这样才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节省时间,金钱和精力。
当中存在的争议点是:教育应该是自然的,希望小朋友能透过生活上的点点滴滴而自行发掘自己的潜能或领悟固中的道理。 如果家长因小朋友的基因结果而有选择性教育,可能会减低了小孩去尝试的机会,或因为觉得有天份而不用努力。大家要明白以上的报告已指出,恒常的训练,投入和努力也能达致成功,与那些天生就有天赋的人无异,这点是很重要的。
天赋测试的原意是提供一个客观和科学的教育建议供家长们参考,无论在情绪控制,学习方法或兴趣培养上减少摩擦。如果基因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有一个更加快速有效的途径可以更加了解小朋友天身的特质,家长们何尝不好好考虑一下呢?
晋裕集团推出由新亚生命公司提供的天赋基因测试。天赋测试中包括了3大类,48项不同的测试项目例如语言天赋、阅读和逻辑思维、体质(肌肉力量和耐力相关的身体评估),记忆力、创造力和持久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