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ris Fraser |
媒體報導
2021年06月28日
香港財經時報: 再談不買恒大債的觀點 儘管違約風險低 但買債仍要守一大原則

早前,我在六月初刊出的專欄,清楚表達了就2022年3月23日到期的恒大債,我認為不違約的機率較高,但自己於恒大今個月的債到期後,不會再買下年3月到期的債去續期(Rollover)。及後,我也收到一些問題和關注,問及(i)為何我傾向認為2022年3月23日到期的恒大債不會違約?(ii)既然認為有關債券不違約機率較高,為不去投資呢?我想借此機會,再次拋磚引玉,談談背後的觀點與想法。

 

一:為何我們認為恒大於2022年3月23日到期的債券不會違約的機率較高?

就著投資,相對非黑即白的思維,我比較傾向機率思考。如採用三大評級機構的最新評級作參考,恒大2022年3月23日到期的債券評級在B-級水平,參考歷史數據,未來一年違約的機率約為3.2%至7%,換而言之,在基本情況(base case)下,恒大未來一年的違約機率約為7%,加些許安全邊際可當是10%。這是思考的起點。

由出現風險至違約需時2至3年

再進一步想,恒大為一家擁有充足資本渠道的大型企業,以這種大型企業,通常從出現真正風險到最後宣告債務違約,需要經歷2至3年的時間。而以恒大的財務資源(包括土地項目、商品房、子公司股權等,早前已有計算,本次不重覆,可參考去年9月我的文章),即使左支右絀,要多捱9個月去償還2022年3月到期的債券,應屬能力範圍內的事。

另外一方面,恒大面臨的風險並非不可控的風險(如新冠肺炎對整個航空業的影響如港龍),也非管理層虧空公司(如東岳集團),亦非財務造假(如輝山乳業),而是人為導致的風險(三條紅線政策下要加快去槓桿、政治環境轉變下,放貸人信心轉弱,再融資困難增加),正因如此,可控度便會有所增加 — 例如放貸人信心轉弱,但明知如果不為恒大續期,則其債務違約也會牽連自身,因此,放貸人可能會選擇逐步壓縮風險敞口,逐步減少對恒大的貸款金額,直至見到恒大各方面情況改善,才重新增貸。這也令恒大更大機率面對的是現金流逐步抽緊,而不是突然被抽貸以至現金流斷裂的情況。這亦令其短期內違約的機率相對減低。

壓縮恒大風險敞口有助去槓桿

另一方面,站在國內監管機構的角度,容許金融機構有秩序地壓縮對恒大的風險敞口,既可起到去恒大槓桿的結果,同時將恒大融資規模壓縮,即使最後出了問題,不救的後果對經濟的影響也輕很多 — 事實上,內房企業違約並非甚麼新鮮事,華夏幸福今年已違約,另一家內房藍光發展也走到了違約邊緣,只是由於相關企業的體量及融資規模遠較恒大集團小,故此不像恒大般惹來廣泛關注罷了。

另外,恒大本周已提早償還今月底(即6月28日)到期的債券,而恒大系(即恒大加景程)在境外的下一隻債券,已是明年3月23日到期那隻,這無疑一定程度減低了3月23日到期的債券違約的機率。因此,即使作保守估計,恒大3月23日到期的債券違約機率應還是低於10%,故此如果問恒大會不會違約,我們的觀點是如期償付的機會較高,但這不代表我們覺得應該買入。

二:既然我們認為恒大於2022年3月23日到期的債券不會違約,為何我們卻不會再買進?

先談談我們對恒大債券不安心的地方。上回我們已經談及主要要點,包括華融事件中,國內政府已釋放了明顯訊號,不接受用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逼政府買單;官方的各種敲打恒大(如官媒批恒大汽車評紙上造車、銀保監調查盛京銀行與恒大的關聯交易、要求銀行主動壓測對恒大的敞口等),均非對恒大友善的表現,恐對恒大的經營及再融資帶來影響。另一方面,恒大的戰略投資者蘇寧近日亦傳出信用事件(Credit Event),我們取態自然傾向審慎。

不投資不具足夠確定性的債券

再進一步,便是談到投資原則的範疇。世上最大的對沖基金 Bridge Water 創辦人 Ray Dalio,早前出版了 Principles 一書,中譯《原則》。原則為何在我們處事時重要?因為世界是充滿不確定性的,而原則是總結過往經驗得出來的處事準則,讓我們在面對不確定性時,決策有所依據,原則並非一次性使用的,相反,原則是一個長期奉行的紀律,是為了長期利益而服務。而我們對投資債券的原則,則是認為不具有足夠確定性的債券,不投。具體原因在上次也有提及過了,債券投資在賠率上有天然劣勢 — 不違約的話,只收到利息,違約的話,則會輸掉本金,因此需要高確定性來彌補。

一旦違約 需10年才賺回損失的金錢

正如上次提及的例子,正常債券息率再高也不超過10%,一旦一次違約,則需10年才能賺回損失的金錢。故此,當債券的確定性低於某個水準,我們便不會買入。亦因此,雖然根據理性判斷,恒大2022年3月到期的債券如期償付的機率較高,但根據我們對債券的投資原則,我們不會賺要承擔太多不確定性風險的錢,這便是我們自己目前決定不買入明年到期的恒大債券去續期(Rollover)的原因了。

來源: 香港財經時報

市場分析
2021年06月25日
每週市場回顧七月二日

每週市場回顧七月二日

 usa美國

美國股市維持強勢,對加息和縮表的擔憂暫時消退,積極的經濟數據進一步支持市場表現。在截至週四的過去5天,美國股市整體走高,3大指數上漲了1.06%-1.28%,其中標普500指數更連續6天創下歷史新高。政策方面,跨黨派的基建法案再次遇到阻礙,共和黨參議員警告,若果跨黨的基建法案與其他民主黨法案捆綁,他們可能會撤回對跨黨法案的支持。美國經濟數據不俗,首次申領失業救濟金人數再次少於40萬,創下自疫情爆發以來的新低。ISM製造業PMI略微低於市場預期,但仍處於擴張區間,消費者信心也創下近期新高,突顯了當前經濟的實力。貨幣政策方面,費城聯儲主席派翠克-哈克﹙Patrick Harker﹚表示,美聯儲應該在今年內開始減少買債,為美聯儲中日益增長的鷹派情緒撐腰。下週,美國將公佈ISM和Markit的服務業PMI,投資者亦可留意最新的就業數據,而美聯儲亦將公佈6月議息會議的記錄。

euro歐洲

雖然經濟數據不錯,但歐洲股市表現漲跌不一。在截至週四的過去5天裡,英國和德國的股票指數上漲了0.09% - 0.21%,而法國股市則同期下跌了1.17%。雖然疫苗接種繼續有所進展,但英國因Delta變種病毒所導致的新冠感染數字有上升趨勢,這可能會隨著正在舉行中的歐洲國家杯2020而加劇在歐洲蔓延的風險,更可能會威脅到整個經濟重啟。除了疫情帶來的風險,歐洲的基本面仍然正面,各項就業、情緒指標,以及更重要的通脹數據都保持積極。最新的通脹數據為1.9%,略低於前值的2.0%,緩解了市場對通脹的憂慮,亦間接保證了當前寬鬆的貨幣政策可以得到延續。下週,歐洲將公佈一系列關鍵經濟數據,包括服務業PMI和零售業銷售資料,而德國亦將有ZEW調查預期和工業生產的進一步數據。

china中國

由於週五出現了較大的調整,令整週計中國股市的表現不佳,滬深300指數本週下跌了3.03%;香港市場也受到了影響,在截至週五的過去5個交易日裡下跌了1.98%。在基本面方面,中國的經濟數據不及市場預期,官方PMI和財新製造業PMI均低於前值。中國共產黨慶祝成立100周年,標誌著其第一個一百年的結束,接下來將前進至第二個一百年,旨在將中國轉變為現代強國。市場繼續關注離岸市場的公司債券,近期被降評級的恒大和華融成為焦點。下週,中國將發佈不少經濟數據,包括6月的財新服務業PMI、CPI和PPI數據。

每週市場回顧七月二日

每週市場回顧七月二日

 

市場分析
2021年06月25日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二十五日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二十五日

 usa美國

美國總統拜登與參議院兩黨議員就5,790億美元的基建計劃達成了初步協議,市場憧憬若計劃落實或將為復甦中的美國經濟帶來進一步支持,美股續創新高。在截至週四的5日,美股三大指數的累計升幅介乎1.06%至1.47%。美國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表示希望參議院能審議兩黨基礎設施法案,好讓計劃能在今年夏天敲定。

目前美國經濟仍保持強勢,5月耐久訂單創了今年1月份以來的最大增幅;而美國6月Markit製造業PMI也續創紀錄新高,唯服務業指數則有所放緩。在經濟強勁背後,市場擔憂通脹過急與加息風險,美國達拉斯與亞特蘭大聯儲主席均表示預料當局或會於明年開始加息,同時暗示量寬減碼操作可能於幾個月後啟動。至於疫情方面,美國疾控中心表示Delta變種病毒正迅速傳播,而目前該變種確診個案已佔全美國新冠病例數中的五分之一。市場關注美國的強勁數據能否延續,美國將公佈ISM製造業指數、消費信心指數及失業率等重要數據。

euro歐洲

歐股相對環球其他地區股市疲軟,英、法、德股市在截至週四的累計5日分別下跌0.53%至0.58%不等。最新英倫銀行在議息會議後維持其貨幣政策不變,並上調通脹預測,但指通脹急升只屬短暫性。歐元區數據顯示其經濟仍在復甦,歐央行副行長Guindos預料當地下半年的經濟增長將會「十分顯著」。此外,另一位央行執委Schnabel也表示,該行將會在貨幣政策方面全力支撐經濟復甦,同時也警告區內各國政府不要過早收緊財政政策。歐元區將公佈失業與通脹數據,市場預期失業率將維持不變,而通脹年率則有所放緩。

china中國

本週中港股市暢旺,滬深300指數一週升2.69%,連升第四個交易日,滬深兩市成交在週四及週五也連續兩日高於一萬億人民幣;港股受內地A股的樂觀氣氛帶動,恒指同期亦升1.67%。數據方面,內地國企利潤增長速度加快,今年首5個月全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利潤總額為1793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達1.7倍。另一方面,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聯合推出降費措施,續向實體經濟提供支援,預期能為市場主體減少手續費支出合計約240億元人民幣。中國將公佈官方製造業指數與財新PMI等數據。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二十五日

每週市場回顧六月二十五日

晉裕視頻
2021年06月25日
晉裕導航:抗通脹必看 兩大策略丁SIR話你知

美國早前公佈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而升幅為近10年最高。在目前通脹下,我們應該有什麼部署?今次我們邀請 茂宸證券 Mason Securities 經紀部第一副總裁丁世民先生 (丁Sir ) 為大家詳細剖析高通脹投資策略。令大家可以跑贏大市。

媒體報導
2021年06月24日
iMoney: 【iBond2021】iBond周四上市 一文看清全方位追揸沽策略 專家:不要心急首天沽貨

第8批iBond(通脹掛鈎債券)(新上市編號:04246)分配結果周一(21日)出爐,每人最多分到3手。iBond將於6月23日發行,於6月24日在聯交所上市。今批iBond共獲得70.9萬人認購,涉資539.5億元,最終發行額為200億港元,認購人數及金額雙雙創歷年新高。

回顧過去7期iBond上市首日表現,以2011年發行的iBond的首日升幅最高,達6.7%,而去年、即2020年發行的iBond的升幅最低,為2.75%。是次推出的iBond,每手價格為1萬元,並設有2厘的「保底息」。iBond將於本周四掛牌上市,市場不少專家預期最高升幅可達106元,即每手賺約600元,如手持3手,最高可賺1,800元。

不過,作為抗通脹及分散風險的投資之選,究竟手持iBond的人士,應於上市當天即日沽出,還是持有三年至到期後才贖回呢?《iMoney》請來晉裕集團投資策略師陳俊業為大家逐一分析。

陳俊業先提醒手持iBond的投資者,是iBond是債券而不是股票,如投資者直接透過香港結算公司或經券商持有iBond,可直接經聯交所出售iBond;但若透過配售銀行持有iBond,須向銀行發出指示,將iBonds由債券戶口轉移至股票戶口,或轉移至券商或香港結算公司的戶口,才可聯交所出售iBond,當中轉倉涉及時間及費用。

他表示,一般來說,在債市中沽出ibond的價格相對較低,因為債券的價格已反映了手續費,有意沽出ibond的投資者,可以趁iBond在股票市場掛牌後,看看其價格表現,再決定於哪一個市場沽出。

在「追、揸、沽」策略方面,對於短綫投資者,陳俊業表示如升至103元的水平可考慮沽出,「如ibond於一至兩星期間有3%左右的升幅,年度化的回報來說是相當高的,如至103元時沽出,是個不錯回報。」不過,他認為根據以往的經驗,ibond於上市的首數天價格會特別低,「不少散戶會於首天沽出,沽出的數量一定大過買入量,價格會相對較低水,如2020年的ibond,上市首數天達102.5元至103元的水平,但過了半個月後,可升至104元的價位,最高更升至105元水平。」因此,陳俊業建議投資者不需急於在上市頭數天沽出iBond,可待上市一兩個星期,或一個月後才沽出,可能獲利更豐厚。

對於一些較年長,或追求穩定回報的人士,他認為可長綫持有iBond,他解釋,「iBond是三年期的,其特性是根據通脹率去派息,也有最少2厘的保證回報,以今天那麼低息的環境來說,債券息率有2厘以上,是個不錯的選擇。再加上美國聯儲局持續放水,香港未來半年至一年在面對偏向高通脹的情況,相信未來平均通脹率大概3%至4%的水平,在這個情況下,我相信iBond的價格會堅挺,可考慮中長線投資,或者可以持有三年到最後贖回。」

【iBond2021】iBond周四上市 一文看清全方位追揸沽策略 專家:不要心急首天沽貨

來源: iMoney

媒體報導
2021年06月24日
東網: 黃子燊: 鮑威爾放鴿 新經濟股可加倉

港股向好,暫升逾200點。晉裕環球資產管理投資組合經理黃子燊表示,周二(22日)鮑威爾在國會重申短期內不會加息,市場資金認為言論偏鴿,導致昨晚納指破頂,他建議可加重新經濟股的倉位,以及一些周期性的股份,例如航運股。

雖然新經濟股全線反彈,但他續指,原本市場擔心美匯即將見底會轉強,導致港股表現較差,但鮑威爾言論一出,美匯隨即回軟,因此恒指則未有太大方向,資金炒股不炒市,預料恒指後市於28,400點至29,100點之間上落。

來源: 東網

項目一覽

Queen's Square

Croydon, London CR0 1QB
價錢由
GBP
427,660
房間數目:
1-3
停車場:
Yes
大小:
525-1246 Sq. Ft.
項目種類 :
Apartment
完工日期 :
Q2 2021
發展商:
R&F Properties Group
立即聯絡我們

全新倫敦地標南部矽谷Croydon 核心地區項目

  • 受益於當地政府數億英鎊經濟復興計劃,Croydon將為倫敦南部最理想的居住、工作和旅遊勝地
  • 步行6分鐘直達East Croydon火車及地鐵站,火車約18分鐘即達倫敦市中心、London Bridge 及 London Victoria車站
  • 大型社區式地標屋苑,距離購物和文化區只需步行數分鐘,生活便利一應俱全
  • 毗鄰全球頭500企業進駐的核心商業區及當地各政府部門,坐擁穩定租客來源
  • 設有高質社區配套如屋頂花園、共享辦公空間、健身室及超過5,000平方呎餐飲零售空間等,優質生活享受
  • 該區擁豐富教育資源,鄰近各頂尖大中小學,可乘火車到達倫敦各大著名大學如:UCL、King's College London、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及 Imperial College等,子女升學首選
  • 所有單位連開揚景觀露台,美景盡入眼簾
  • 提供1至3房單位多種不同戶型,迎合不同人士需求

鄰近設施

  • Transport
    • Croydon East Station
      6
    • Clapham Junction
      13
    • Gatwick Airport
      15
    • London Victoria
      17
  • Lifestyle
    • Queen’s Gardens green spaces
      2
    • Wandle Park green spaces
      7
    • London Bridge
      13
  • Shopping
    • Westfield shopping centre
      3

專業驗收

私人及即場視頻專業驗收變得越來越普遍。歡迎查詢。

歡迎聯絡我們進行專業驗收。

位置

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共創美好未來。

請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專業團隊會盡快與你聯絡。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valid mobile number


    項目一覽

    The Boulevard

    90-92 Blackfriars Road
    價錢由
    英鎊
    710,000
    房間數目:
    1-3
    停車場:
    No
    大小:
    537-1243 Sq. Ft.
    項目種類 :
    Apartment
    完工日期 :
    June 2021
    發展商:
    Latimer Homes
    立即聯絡我們

    倫敦Zone 1名校林立 優質地段項目 The Boulevard

    • 步行往Southwark地鐵及六線交匯Waterloo站 分別僅需3 及10分鐘,十分方便
    • 英國優質發展商Latimer Homes建造,極具品質保證
    • 坐落在倫敦極受歡迎的南岸 South Bank 地區,可見未來升值潛力
    • 舉步到達London Eye、Oxo Tower Wharf、The Shard、Borough Market 等人氣旅遊景點,有助該區樓價升值
    • 瞬間直達倫敦知名學府King’s College 及UCL,子女未來升學必買
    • 每伙單位設有極具空間感的私人露台,享受輕奢侈高質素生活
    • 由當地受歡迎的室內設計團隊SUNA 打造,以現代風格呈現項目

     

    鄰近設施

    • School
      • King's College Waterloo Campus
        11
    • Transport
      • Southwark Tube Station
        3
      • Waterloo Tube Station
        10
    • Lifestyle
      • The Cut
        5
      • South bank
        15
    • Shopping
      • Brorough Market
        14

    專業驗收

    私人及即場視頻專業驗收變得越來越普遍。歡迎查詢。

    歡迎聯絡我們進行專業驗收。

    位置

    聯絡我們
    聯絡我們,共創美好未來。

    請留下聯絡資料,我們專業團隊會盡快與你聯絡。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Please enter valid mobile number


      媒體報導
      2021年06月22日
      星島日報: 市場效率、牛、群眾猜測

      115年前的一天,英國科學家高爾頓於市集上漫步,來到了一個猜重量,贏大獎的地方。被猜的對象是一頭牛,猜中牛的重量便會有獎。共有約790人參與這遊戲,當中有屠戶,有農民。高爾頓收集了參與者的猜測結果,並做了個統計 — 他原先預期群眾的猜測會錯得離譜,但結果正好相反,就牛的重量,群體猜測的平均值為1,197磅,而牛的實際淨重為1,198磅,群體智慧與真相之間,只有不足0.1%的誤差。

      這道理後來換了個形式,在金融學上以「效率市場假說」的形式出現。「效率市場假說」作為尤金·法馬(Eugene Fama)奪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巨作,如概括,大意是所有已知的,會影響股票價格的因素,都已透過市場參與者的行為,反映在股價當中。因此,每一天的股價正是對股票價值的最好猜測,根據公開資訊,想要戰勝市場,都是徒勞。

      但在實務上,很多人都能持續地跑贏由大盤指數所組成的所謂市場,「效率市場假說」失效了嗎?如果一個有效的市場,每時每刻,價格都無限逼近股票的價值(正如上文猜測牛的重量例子),那投資者盈利來源在哪裡?答案是:選股及承擔風險。以美國國債為例,即使其違約機率接近0,但投資者一樣能從國債收息,這是投資者透過提供資本,和承擔通脹風險所獲得報酬,而不是透過與市場參與者博奕(嘗試低買高賣債券)得來的。

      股票投資亦是同理,即使市場是有效,只是意味著投資人不能持續地透過與市場參與者博奕,去賺取超額回報,因為市場價格已是對價值的最好猜測。但效率市場假說並沒有抹殺透過選股及承擔風險去戰勝市場的可能 — 如果投資人持有的股票組合,盈利增長及股本回報率持續高於大市整體,那組合持續地跑贏大市,正正是市場有效率的體現了。

      星島日報: 市場效率、牛、群眾猜測

       

      欄名:理財有道

      作者:晉裕環球資產管理 投資組合經理 黃子燊

      刊出日期:2021年6月22日

      市場分析
      2021年06月22日
      固定收益 - 通貨膨脹與縮表

      固定收益市場在5月份繼續表現良好。儘管通貨膨脹的壓力越來越大,但持續的寬鬆貨幣政策繼續支持市場表現,所有主要固定收益指數在本月錄得升幅。彭博巴克萊環球綜合、美國投資級別、美國高收益和新興市場美元債券分別上漲0.94%、0.77%、0.30%和0.92%。

      美聯儲官員一再堅稱,目前的通貨膨脹僅為過渡性的,不會威脅到經濟的長遠穩定。歐洲中央銀行(ECB)官員亦持相同意見,他們認為沒有直接的通脹壓力,並重申了至少在2022年之前維持緊急買債計劃(PEPP)不變的決定。雖然央行官員的觀察結果還有待證明,但其貨幣政策方向不變應能繼續支持債券價格。

      然而,在美國,正如最新的美聯儲會議記錄所顯示的,美聯儲成員仍在評估何時為討論縮減買債的正確時機。根據最新的PCE和CPI數據,通脹數字明顯高於歷史趨勢,令目前的寬鬆貨幣政策可能會比預期更早結束,這將為債券投資者帶來利率風險。考慮到美國和歐洲債券市場的信用利差較窄,我們更傾向於亞洲市場,以獲得更好的風險回報比率。我們亦會繼續維持債券的久期處於較低水準,以避免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所帶來的利率風險。

      Subscribe to